在桐乡“电影小镇”,用镜头讲述乡村故事
|
||||||||
|
||||||||
| ||||||||
启动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光影故事馆。 11月22日,一场拍摄在乡村、呈现在银幕、大学生“执镜”、“明星”导师加持的2024嘉兴影像漫游计划在桐乡“电影小镇”洲泉镇启动。 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蒋余鹰,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四级调研员孟非凡,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黄国强,桐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忠海出席活动。 接下来,6名全国“明星”导师将携手嘉兴大学生,深入洲泉镇马鸣村、义马村、东田村、小元头村采风,通过纪录片、叙事片、人文片、实验片和微短剧,以多元视角生动讲述乡村故事。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在读的张立是其中一位导师。“看完马鸣老街之后,被这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深深‘圈粉’了。”张立说,他将运用专业知识,引导学生们,以镜头为笔,以影像为墨,将这些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元素生动地呈现出来。 严沛樑拥有20多年拍摄经验,曾为阿里、苏宁、美的、vivo等“大牌”服务,是“爆款制造机”中的佼佼者。他的短剧作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他说:“期待这次在桐乡能汲取更多灵感,创作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据了解,这些作品完成后,将在各大活动、高校、主流媒体平台进行巡回展播。 洲泉与电影,渊源深厚。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的第一部电影《人小志大》在这里诞生。它的故事取材、编剧乃至几位主演,都与这片土地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洲泉是浙江电影的启航地。 光影交织65年,马鸣老街上的光影故事馆里,关于电影《人小志大》的珍贵记忆被完整地保存下来。4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100多件“电影周边”,构成了一座文化记忆的宝库,也为浙江留下了一份难得的、珍贵的史料。洲泉镇四代电影放映员王志华、朱文炳、朱生荣、朱强,坚持对电影文化的传承。 从洲泉迸发出的电影魅力,不仅滋养了桐乡人的心田,同时也不断激励着桐乡人进行艺术创作。其中,中年电影人高育新,身兼导演、编剧、制片人及联合出品人,其作品《忠犬七福》获葡萄牙里斯本国际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青年电影人朱哲漪,独立制作的科幻短片《茧房2068》在国际顶尖电影节上获奖。 《丰子恺》《林家铺子》《似水年华》《情系梧桐》《爱@桐乡》等,在桐乡拍摄或讲述桐乡的故事播出上映,进一步提升了桐乡的电影知名度。华策电影学院的成立和华策影视产业园的启动,让桐乡在电影人才培养和产业环境建设方面实现了全链条的发展,为桐乡的电影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期待借助青年一代的视角,通过光影艺术,描绘出桐乡的红色基因、名人文化和人物形象,展现新时代桐乡的蓬勃发展,绘制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莫忠海说。 启动仪式上,还揭牌成立了浙江省电影口述史研究中心(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浙江省电影放映史数字文献基地(洲泉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