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报整版点赞!凤凰湖何以科创未来?
|
||||||||
|
||||||||
| ||||||||
本周一,桐乡凤凰湖畔星光璀璨,来自海内外超1000名嘉宾齐聚于此,参加振石第十二届国际年会,这也是企业历史上参会人员最广、来访国家最多的一届年会,汇聚了多行业、多领域的精英与专家学者。 这是凤凰湖科技城的一场盛宴,这一刻,经济强劲和环境优美在这里做到了完美统一。 秋日的桐乡凤凰湖,水草丰茂、树木密集,而不远处,高高耸立着桐乡顶级的写字楼群——振石、新凤鸣、桐昆、新澳等众多上市公司总部大厦鳞次栉比,还有小圆满、乌镇实验室等建筑环立四周。凤凰湖,可谓是桐乡CBD,无数创新创业者在这里追梦、逐梦、筑梦。 从水田稻乡到产业高地,从“传统农村”变身“科技新城”,一座凤凰湖科技城,窥见桐乡的发展方向。 “总部经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车路云”这里的一切标记都与未来有关,凤凰湖畔的科创浪潮,正在开启城市未来的无限可能。 630亩“总部经济”藤广根壮 这段时间的凤凰湖科技城很热闹,巨石集团迎来了第三十届国际玻纤年会,海内外嘉宾汇聚一堂;嘉通、奕科等企业总部纷纷入驻,期待开启辉煌新旅程;新凤鸣总部大楼即将在本周末揭开神秘面纱,新的桐乡地标即将亮相…… 江南水乡水韵之地,河湖纵横,最美地方在于水边,最佳的环境也在水岸。桐乡凤凰湖科技城就是把最好湖区空间、最佳生态区位留给了科创项目和企业布局。 2020年,桐乡举全市之力,谋划打造一座一流的科技城,在规划蓝图中,其重要程度堪比陆家嘴之于上海,规划设计也与陆家嘴有异曲同工之处:大批量的超高层建筑集群是最显著的外在特征。 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一颗破天而立的“竹笋”,这是凤凰湖畔的第一座标志性建筑——振石控股集团总部大楼。“这座大楼是企业面向未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起点。”在启用仪式上,振石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毓强如是说。 的确如此。2022年,振石跻身中国企业500强。风力叶片、新材光伏边框、航空集装箱……一个个“全球首创”从这里诞生。 走进大楼一楼展厅,一组风电叶片引人注目,这是企业最引以为傲的产品。全球每3支风电叶片,就有1支叶片的材料源自振石,全球最长131米陆上风电叶片、全球首个V字形漂浮式风机等“世界之最”也都有振石的身影。作为风电叶片的主流材料,技术要求极高,随着风力叶片长度要求的不断增加,对玻纤技术迭代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如何保证叶片的刚度和轻量化是最大难点。“我们为此经过数万次实验,成立了很多攻关小组,从数千个配方中进行遴选,最终领跑了整个行业。”振石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在风电基材产销、市场占有率、产品性能三个指标上稳居全球第一。 展厅里还有一张世界地图,上面记录着企业每一次“走出去”的步伐。从中国桐乡、九江、成都,走出国门到埃及,再到美国……这张巨大的全球产销网络清晰明了。 “地瓜藤蔓”从这里铺展开来。“我们希望在家乡这片热土上能有更好的发展,新总部所在地,是桐乡发展的战略前沿,特别符合企业的气质和定位。”紧挨着振石总部大楼的是即将启用的新凤鸣总部大楼,该楼与旁边的新澳总部大楼宛如一对孪生子,被称为凤凰湖畔“双子座”,下个月即将建成启用。企业负责人表示,“新凤鸣总部大楼是我们对外的新形象,更是公司在迈往新时代、新纪元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这里,每一栋楼都是艺术品。“双子座”由国际著名设计师设计,透蓝色的幕墙在阳光下颇具时尚感。两栋“六棱柱”大楼矗立在凤凰湖东北侧,组成代表中国纺织企业地标性现代化高层建筑综合体。另一边,130米高的双箭科技大楼已具雏形,光伏发电的主楼屋顶、蓝灰色的玻璃幕墙、别具一格的屋顶花园……透着浓郁的未来低碳风。 “总部经济”是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澎湃动力。在行业专家看来,总部经济能引入产业链,有总部的企业有一定规模,在价值链条上往往占据比较关键的位置,引入总部之后,配套产业和人才也会跟过来。 就在日前,嘉通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顺利完成摘地手续,将总部落在凤凰湖畔。“这是企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一步。”对于未来,嘉通公司相关负责人很是憧憬,希望依托总部基地的优势,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做大做强总部。 建成一幢,繁荣一片。总部经济作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正在这里释放出越来越大的能量。15家全球细分行业头部企业相继落地,630亩总部经济区加速成型。凤凰湖总部基地已成为嘉兴地区全球细分行业头部企业高度密集的区块,企业以这里为中心,“地瓜藤蔓”不断延伸向全世界。 既要“老树新枝”也要“新枝新苗” 一纸规划蓝图,“变现”新未来。前不久,凤凰湖科技城产业专项规划新鲜出炉,从规划来看,凤凰湖科技城将立足桐乡产业基础,发挥乌镇实验室前沿材料研发的优势,赋能新材料产业发展。 一手抓“老树发新枝”,一手抓“育新枝栽新苗”。 桐乡承包了全球25%的玻纤新材料、中国31%的化纤新材料,凤凰湖科技城将围绕新材料主导产业,积极打造以高性能动力电池材料、玻纤及复合材料、差别化及高性能化纤为代表的特色新材料全链条式发展格局。 从地理位置来看,凤凰湖科技城距离嘉兴南湖机场约15公里,25分钟车程,属于临空经济区范围内,适合发展医疗制品及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航天产品等时效性要求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类型。具体将目标对准“2+2产业”,即2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健康和智能智造,以及2类产业配套——产业服务和都市文娱。 创新如同一颗发芽的种子,以惊人的速度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拔节生长。乌镇实验室是第一波签约入驻凤凰湖科技城的项目,由桐乡市人民政府举办,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与清华长三院提供技术支持,成立三年多来,不断为桐乡汇聚国内外高层次科研人才,实现了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 王秀梅研究员是乌镇实验室首批引进的研究员,她领衔的生物材料及再生医学转化团队项目在实验室经过一年的孵化和成长后,于2023年落地乌镇,成立嘉兴睿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她牵头完成的项目获得了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荣誉“评审团特别嘉许金奖”。 清华大学博士江建勇团队在此攻克了高性能高频覆铜板制备工艺难题,实现了无玻纤PTFE基高频覆铜板国产化替代和量产。“这一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未来在5G+通信、汽车自动驾驶、智能物流、智慧交通等领域,都有用武之地!”他参与的“多尺度调节纳米复合材料:打破薄膜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耐热极限”项目,凭借技术的原创性和显著的应用效果获得第75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 此外,乌镇实验室孵化引进的嘉兴睿创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C/SiC复合材料光机产品助力卫星升空;90后博士陈斌杰和小伙伴带着压电陶瓷材料项目一举摘得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从乌镇实验室走出的一项项成果,经过市场的检验,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接下来,凤凰湖科技城还将结合“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两大未来产业定位,锁定以智能网联汽车为应用场景的智能传感领域,以低空经济、车路云协同为应用场景的智能终端通信设备领域,以智慧医疗应用场景为导向的医学诊断、医疗器械和医学美容领域等。 向上是抱负,向下是精彩 创新的能量一旦聚合,城市也迎来了蝶变,生活在凤凰湖科技城感受到了无限精彩。 “科技风”劲吹凤凰湖。今年夏天,蓝色“宝宝巴士”成为湖畔最靓的“仔”。这是一辆新能源巴士,体型小巧、颜色鲜艳,最特别的是这是自动驾驶观光巴士,全名叫做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巴士。 巴士反应速度达到0.1秒,比驾驶员开车的反应速度快3倍。这辆“聪明”的车,搭载了L4级自动驾驶系统,具备车路云协同能力,能从容应对各类复杂交通场景,并配备激光雷达及多种传感设备,实现360度无盲区感知,探测范围可达200米。 每辆巴士会配备一名安全员,他们全程都不接触方向盘,即使在转弯时,巴士都会自动打转向灯,并平稳地变更车道,还会一直跟周围车辆保持合适距离。它在路口能够提前减速,平缓地停车等待绿灯再通行,遇到没能及时通过斑马线的行人,会自动停车让行。 如今,在凤凰湖科技城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科技、高品质的生活场景已随处可见。“我们谋划了19个品质提升项目,计划投资约70亿元。”科技城开发主体桐城委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剑说,“凤栖梧桐·桐享客厅”综合品质区建设方案已完成编制,从人才需求出发,通过与科研人员面对面沟通,不断调整规划设计方案,以高品质基础设施、高品质公共服务、高品质空间环境、高品质风貌形象、高品质活力秩序等五个高品质建设导向,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中国式现代化品质城市建设典范。 人文气质会为一座城市带来正面的情绪价值。凤凰湖科技城即将拥有一个“艺术殿堂”——丰子恺艺术中心,借助这一载体,未来可以系统地展示丰子恺先生艺术的一生,让更多人走进他的艺术世界,目前剧场和音乐厅已顺利结顶。同时,金融广场、君匋学校、体育公园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蜂拥而至、快速汇聚,一个“产、城、人、文、景”融合发展的典范正在形成。 望眼全球,美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是五大湖地区,法国高科技的活跃地带是蓝色海岸地带。国内有武汉东湖科技板块,成都科学城也建设在兴隆湖畔,苏州工业园区的独墅湖创新园区,也是苏州科创发展的最重要板块。 对于嘉兴来说,也早早关注到了“科创湖区”板块,以湖区模式布局平台,依托湖荡水系丰富的环境优势,高标准建设祥符荡科创绿谷、湘家荡高能级科创湖区、天鹅湖未来科学城、鹃湖国际科技城、凤凰湖科技城、明湖科创区、南北湖未来城等一批标志性“科创湖区”,形成协同创新平台体系。 澎湃的创新动力为何齐聚湖区? 首先是环境优美。湖区通常拥有优美的水景、丰富的植被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种自然景观不仅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还能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好环境对科技生产者来说就是生产力。 其次是产业协同。“科创湖区”容易吸引相关产业的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企业之间可以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比如,一些“科创湖区”围绕核心科技企业,吸引了上下游的供应商、合作伙伴等聚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再次是产学研合作便利。湖区周边通常有高校、科研机构等智力资源集中的区域,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当然,年轻的“科创湖区”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审时度势,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这需要企业更多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支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让我们期待,意气风发的“科创湖区”们,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奋勇向前,为嘉兴高质量发展创造提供更多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