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超级“鸡蛋工厂”,产的是“数字蛋”
|
||||||||
|
||||||||
| ||||||||
鸡舍内部。 在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有一座超级“鸡蛋工厂”。这里尽管只有3栋单体面积不超过1100平方米的鸡舍,却能做到年产鸡蛋超2970万枚;蛋鸡住的是5层空调房,吃饭喝水送到嘴边;鸡蛋不用捡,它们会自动集合,并“乘坐”电梯下线…… 近日,记者来到桐乡市高桥洪兴家庭农场一探究竟。记者在捡蛋口看到,随着一枚枚新鲜鸡蛋“乘坐”电梯缓缓下线,工作人员开始忙着装筐称重,并将其快速装入筐中,干脆利落的动作好似生产流水线。 顺着传送带的轨迹,记者找到了这座“鸡蛋工厂”的核心地带——3座大型“产蛋机器”。鸡舍内以并列5排的方式布局,每排上下5层,每一层分别有一个喂食槽和一个集蛋槽,目之所及,是一排排工业风十足的金属架,与其说是养殖场,更像是个生产车间。 “这样一栋鸡舍,目前养殖着约4.1只蛋鸡,高峰期的日产蛋量可以达到4000斤左右。”农场负责人李洪兴介绍,如今,在洪兴家庭农场,仅需1人就能承担2栋鸡舍、共计8万多只蛋鸡的日常基础管理工作,喂料、喂水、清粪、收蛋等步骤,都只需一个按钮。 李洪兴说,2021年,农场进行数字化改造,为蛋鸡们打造了“高档别墅”。至此,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环境数据实时监测,一切都按照最适宜蛋鸡生长和产蛋的标准来调节。 李洪兴仅需轻点手机屏幕,鸡群每日的饮水量、采食量以及鸡舍内的温湿度等信息便尽收眼底。一个 “数字大脑”,精准照管着鸡舍的一切。今年,洪兴家庭农场成功获评省级数字牧场。 令人惊喜的是,近期,“洪福哆”礼盒包装的右上角,悄然增添了一个醒目的绿色标识。而这背后,实则是一场更为深入的 “鸡蛋革命” 。 伴随养殖场设施与设备的持续更新换代,农场同步开启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通过智能化精细管理,农场有效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也提高了蛋鸡产蛋率和鸡蛋品质,成功获评兽用抗菌药减量化部级授标场。 一枚枚“数字蛋”,成了“放心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