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民生是“考场”群众是“考官”
我市2023年8件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交卷(上)
发布时间: 2024-02-04  14:10 来源: 编辑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编者按: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如何?民生肯定是底色。

2023年,我市共有8件人大代表票决确定的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各部门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将高质量发展贯彻到项目建设全过程,提前谋划争主动,拉高标杆创精品,全力以赴抓品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8件实事均已按时完成。

即日起,本报推出“民生‘期终考’”栏目,回顾过去一年民生实事项目从纸上到落地的历程。

为孩子打造有温度的“乐园”

记者 朱方红

项目名片

桐享优育

目标任务:新增社区托育机构20个,新增临时托育点18个,为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新增学位4500个,其中新增幼儿园学位1260个、义务教育学位3240个;完成改造提升工程项目3个;启动建设项目4个。

桐乡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悦·宝贝托育园。

连日来,位于市区最东部的桐乡市君匋实验学校(暂名)正抓紧施工。日前,记者在现场看到,学校一期工程主体建筑已完工,目前正进行外墙施工、内部装修等作业。

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按72班规模设计,建设完成后,将成为桐乡教育版图上又一颗闪耀的“新星”。

其实,桐乡基础教育扩优提速的步伐从未停歇。位于市区康乐路38号的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现代校区,也是去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的一个小成果。

这所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设置规模为36个班的小学,已于去年9月正式开学。“目前,全校有188名学生,其中45名学生住校。”该校常务副校长吴炳发说。

市民范景会的儿子在该学校上了一个学期课,学习习惯、自理能力大变样,范景会连连点赞学校的用心。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桐乡立足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去年,全市已完成新增学位4590个,其中幼儿园学位1350个、义务教育学位3240个;乌镇中心幼儿园民合分园、茅小现代校区、春澜幼儿园(暂名)等3个项目已完工;君匋实验学校(暂名)、崇福镇中心幼儿园上市分园等4个项目已启动建设,桐享优育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去年11月,桐乡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悦·宝贝托育园开班,这是一家由桐乡市妇幼保健院主办的公办普惠型托育园,在嘉兴范围内尚属首家。招生对象为18-36月龄的婴幼儿,主要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和早期发展指导。

托育园配置2个教室,预设托位40个,已招收幼儿18名。对市民来说,家门口公办普惠型托育园的开班,缓解了他们工作与家庭难平衡的焦虑,孩子也可以享受到专业托育服务,可谓一举两得。

幼有所托,幼有善育,是群众心中所盼。去年,全市已完成社区托育机构20个,新增临时托育点19个,每千人托位数4.28个,并实现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镇街全覆盖。

智慧赋能托起老人幸福“夕阳红”

记者 沈淑桦

项目名片

桐享颐养

目标任务:启动桐乡市康养项目建设。为全市约3万名80周岁以上本地户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每月不少于60元)。新增家庭养老床位370张、养老机构认知障碍专区照护床位155个。新开办2家示范性老年食堂(社区食堂)。

老人正在进行复健锻炼。

在桐乡,有一个“神奇”的现象:老人或许不会上网,不会用微信淘宝,甚至可能不识字,却无不在“网”中。

怎么个“入网”法?

对高桥街道中心卫生院养护中心的重病、失能老人来说,“入网”就是一边躺着踩床上脚踏车复健锻炼,一边用床头的通讯设备和远在外地的家人视频聊天;锻炼累了,还可以点播一段悦耳的越剧,闭上眼睛慢慢听。

去年10月,高桥街道中心卫生院养护中心正式开工,这个将“养老院+护理院+康复中心+养老驿站”等功能“揉”在一块的养老社区,打造“养护中心plus”,成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同时,配备了齐全的智慧养老设施,去年还被评为嘉兴市“敬老文明号”单位,也是全市康养项目的标杆。

而对乌镇镇的某高龄老人来说,“入网”就是政府在他的床头、洗手间、门口安装“会叫”的监控。一旦老人跌倒,或是设备长时间监测不到室内的动静,就会向乌镇智慧养老平台的监测中心发出警报。

监测中心24小时值班接警,一旦触发警报,值班人员会立刻通知老人市子女等紧急联系人,在无法联系到紧急联系人时则会出动应急小组,确保老人的安全。去年,桐乡又完成家庭养老床位370张,完成认知障碍专区照护床位169个,将更多老人的平安连入网络。

对梧桐街道的居民来说,老人“入网”后,可以“云点菜”。以前,老人吃饭难可是困扰子女的大问题,老人自己做,吃不完就容易浪费;子女工作忙,天天回家给老人做饭负担也重。自从桐乡老年食堂项目落成,老人不但有了便宜实惠的吃饭场所,还能借助网上点单功能“云点菜”。

远在外地上班的子女,只须打开“e桐养”小程序,动动手指,就能在网上给父母点一份午餐;就近的老年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会准时把荤素搭配、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家门口。去年,桐乡不但“上新”了2家示范性老年食堂(社区食堂),还上线了惠老助餐网上点餐功能,“吃饭难”问题迎刃而解。

过去一年,桐乡践行“桐享颐养”民生实事承诺,启动桐乡市康养项目建设,按月向2.7万余名80周岁以上的本地户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累计发放金额达1976万元。同时,新增500余张家庭养老床位、认知障碍专区照护床位;2家示范性老年食堂(社区食堂),还依托“互联网+”,以智慧赋能桐乡老人的幸福“夕阳红”。

共享星级生活空间里的“幸福味”

记者 李新新

项目名片

桐享社区

目标任务: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2023年实现星级现代社区服务综合体覆盖50%以上的村(社区),评定五星级现代社区服务综合体10个,四星级20个,三星级80个;启动“家门口的少年宫”建设,试点建设镇(街道)青少年宫分宫3家,社区主题式“家门口青少年宫活动基地”5家。

老人们在长者食堂就餐。

上午10时刚过,梧桐街道振东社区的长者食堂,已有不少老人在排队等待。红烧油豆腐、清炒豆芽菜、白菜粉丝……长者食堂为社区的老人们免费提供素食。这里的菜品清淡、米饭香软,还有免费水果,老人们坐在食堂里,一边享用免费午餐,一边聊着家常,其乐融融。

离长者食堂不远,还有一个专门为儿童打造的游戏空间。走到楼上,整洁安静的图书室、设备齐全的健身房、协商议事的会客厅、做爱心手工的共富工坊等一应俱全。

不出社区,便能满足居民的多样需求,这就是梧桐街道振东社区服务综合体的“过人之处”。

什么是社区服务综合体?这是一个集公共服务、文体娱乐、养老托育、医疗卫生、议事协商、便民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平台。简而言之,社区居民一般的日常生活需求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决。

梧桐街道这一总面积近55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去年以高标准当选“省级五星”。而位于洲泉镇东田村的东田文化苑,经过一番改造升级,同样跻身桐乡市10个五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之列。这里,不仅有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集合了各类康养功能室。“文化苑还安装了观光电梯,方便老年群体上下楼。”东田村村委工作人员朱超晴告诉记者。

社区服务综合体作为综合性社区服务平台,在硬件不断加码的同时,软性服务也在持续优化。

去年3月启用的梧桐街道百乐社区服务综合体,打造了“易进入、可互动、能共享”的开放式全岗通“居民会客厅”。“可以直接坐到工作人员旁边,无论咨询还是办事都方便多了!”前来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业务的姚祖英说,她非常喜欢这种新的业务办理模式。而今,这种“肩并肩”式的办理模式已成为桐乡不少社区服务综合体公共服务办理的常态。

实现星级现代社区服务综合体覆盖50%以上的村(社区),评定110个星级现代社区服务综合体,试点建设镇(街道)青少年宫分宫3家、社区主题式“家门口青少年宫活动基地”5家,这是“桐享社区”项目在去年年初定下的“小目标”。

作为2023年8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桐乡在过去一年里大力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体项目和“家门口的少年宫”项目建设工作,致力于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让村(社区)居民共享星级生活空间里的“幸福味”。

截至2023年底,我市已成功验收评定五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10个,四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20个,三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80个,新型社区服务带来的便利生活惠及全市超半数村(社区)居民;此外,濮院、洲泉、屠甸3家青少年宫分宫已完成建设,复兴社区、莲花社区、骑力村、杨家门社区、墅丰村5家青少年宫活动基地已投入运营,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

“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桐乡”,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桐乡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近年来,桐乡村(社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持续完善,便民惠民服务不断升级,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正逐渐从“看得见、摸得着”转变为“享得到”。

把居民健康当成头等大事

记者 黄明珠 通讯员 姚鑫倩 陆佳钰

项目名片

桐享健康

目标任务:结直肠癌筛查,完成目标人群筛查不少于2万人,结直肠镜检查达到初筛阳性人员的30%以上;对约2万名70周岁以上桐乡市户籍居民开展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服务;针对疫情防控,保健康防重症,保障小分子抗病毒药等新冠疫情重点药品和ECMO、CT机、呼吸机、监护仪等重点抢救设备供给,确保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平稳有序。

老年人进行流感疫苗免费接种。

每年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今年流感更是“来势汹汹”,我市也有不少市民“中招”。但比较可喜的是,面对这波流感,我市老年群体患病数量相对可控。

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70岁以上老年人流感发病数,占全人群流感发病数的比例仅为3.1%。

众所周知,老年群体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减弱,流感病毒感染风险较大。

那么,这次的流感为何对老年人“绕道而行”?

“这一波流感人数较多,但老年患者相对较少,同样急重症的发病人数也较低。”桐乡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得益于我市开展的2023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桐享健康”项目之一,为70周岁以上桐乡市户籍居民开展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服务。

据了解,自2020年起,我市就开始对本地户籍7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服务,为全市老年人筑牢健康免疫屏障。2023年,我市目标接种数2万人,实际接种3.45万人,完成率172.5%,接种任务完成数相比去年上升了72.5%。

另一边,桐乡市民刘先生在结直肠癌筛查中查出了直肠早癌——一颗约2公分大的腺瘤性息肉。经过肠镜下微创手术,已成功摘除,后期定期随访即可。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结直肠癌防治工作,我市自2020年起开展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在50-74岁本地户籍居民中开展筛查,将癌症筛查深入社区,实现结直肠癌防治工作关口前移。

像刘先生这样的“幸运儿”并非个例。2023年,我市目标筛查人数2万人,实际筛查人数2万余人,任务完成率104.83%。同时,完成结直肠镜检查1731人,提前发现结直肠癌13人、癌前病变608人、其他良性病变488人。

桐乡市中医医院内三病区副主任金丹阳介绍,如果没有早筛为这些市民提前“排雷”,不少癌前病变在一段时间后会发展成肠癌。“结直肠癌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中晚期还需要辅助化疗,患者创伤和费用远远大于早期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

健康是人民群众当前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提升了重点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率。2023年,我市除了做好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外,还完成了新冠病毒救治相关药品、设备的采购和储备工作,切实促进我市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推动我市医疗资源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