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为民践初心 笃行实干谱新章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回眸
|
||||||||
|
||||||||
| ||||||||
时代赋予的初心使命,在实干中彰显;民主法治的美好画卷,在奋斗中铺展。 春华秋实又一载,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桐乡撤县设市30周年。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推动桐乡高质量发展的“大场景”中找准人大履职“小切口”,紧贴全市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桐乡篇章作出人大贡献。 全年举行常委会会议11次,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21个,开展专题视察6次、专题询问1次,对5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共提出意见建议43条及问题清单85项,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53人次,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形成的195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结……一组组数据见证初心使命,一项项工作彰显为民情怀,忠实记录下市人大常委会不忘初心、依法履职的清晰轨迹和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铿锵足音。 聚焦大局 担当作为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全市数字文明先行市建设。 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积极投身助推三个“一号工程”的火热实践,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胜势。 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出台《桐乡市人大助推三个“一号工程”行动方案》以及《关于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进村入企下网格,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累计收集问题清单49项,形成成果清单36项。《“优商助企·代表行”全力打造企业“护航舰”》入选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主题活动典型案例。 去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将稳经济、促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谋深选准年度监督议题,综合运用专项审议、专题视察、执法检查等方式,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推动桐乡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兴则经济兴,想要“稳增长”,先要“稳企业”。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认真抓好“七个一”联系工作,围绕招引一个亿元项目、服务一家亿元企业、助力一家企业提档创强等工作目标,加强走访服务和协调指导,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倾听企业的诉求和建议,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助力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市人大常委会尽出力、出实招:首次听取和审议王坚市长关于半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形成了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机制等4方面审议意见和4项具体问题清单;上下联动对《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形成加快项目引育速度、加大政策争取力度、拓展要素汇聚广度等意见建议;专题视察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推动政府通过培育新动能激活发展新活力…… 2023年,是桐乡大事、要事、难事交织叠加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带头参与、强化监督、推动落实,确保人大始终与市委同频共振、与“一府一委两院”同向发力、与全市人民一道同心同行。 聚焦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十年之约”精彩呈现、“两年双攻坚”等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抓好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打造、苏台高速公路(二期)项目建设、百桃区块有机更新等重点工作,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立足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在急难险重一线尽展人大担当。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纲”和“魂”,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引领和先导牵引。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运用“专题调研+专题汇报会+专题审议”的形式,原则通过《桐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编制情况的报告,并提出盘活土地资源、留足未来发展空间等14条意见建议,为桐乡打造现代化品质城市提供支撑保障。 一次次迎难而上、一次次攻坚突破,让“大局之所在,人大履职重心之所在”变得真实可感。 民呼我为 为民履职 人大高桥街道工委围绕移风易俗举办“民声议事会”。 桐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题说明会。 邦以民为本,万事民为先。这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积极回应百姓所急所盼所需,切实推动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新鲜采购的蔬菜,要先经过农药检测器的检测,才会被送入自动切菜机;流水线上,穿着无尘服的工作人员将饭菜仔细打包,再送到顾客手上;60周岁以上的老人还能享受到优惠菜价……在桐乡,这些“家门口”的老年食堂,成了老年人甚至年轻人都爱光顾的地方。 为了让老人享受更加优质的惠老助餐服务,市民政局许下了“每个镇(街道)至少开设1家老年食堂”的民生承诺,截至去年11月已全部兑现。桐乡老年食堂实现镇(街道)全覆盖的背后,离不开人大代表倾听民声、为民解忧的身影。 2023年,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195件建议,全部提交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其中19件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认领”,重点督办。代表建议的办理过程、办理结果满意率分别为99%、95.4%。代表建议提得好,承办单位办得优,一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双向奔赴”,生动诠释了市人大常委会为民服务的宗旨。 在人大代表工作中汇聚群众力量,在人大监督工作中回应民生关切。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全力支持代表依法履职,更好地发挥代表在服务发展、改善民生、促进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连续性,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迈出坚实步伐。 开办示范性老年食堂(社区食堂)、建设“家门口的少年宫”、新增道路智慧停车泊位……这些关乎群众冷暖的大事小事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民生实事项目。为确保各项民生实事扎实开展、如期推进,市人大常委会优化了“常委会领导领衔、专工委牵头、代表监督、项目评估”机制,加强“每季督查、半年汇报、年度评议”闭环监督,推动政府精心组织实施、兑现庄严承诺,让群众期待的“实事菜单”变成“满意大餐”。 着眼于“病有良医”,听取和审议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报告等,以跟踪式监督推动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着眼于“人才强市”,开展一系列调研,与企业代表、一线技能人才面对面交流,听取相关部门汇报,奔赴昆山、太仓等地学习先进地区的人才引育做法,形成了强化政策引领、创新激励保障、注重实践实训等意见建议,推动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和职业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着眼于“乡村振兴”,视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建设情况,助力我市“三农”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人民”二字镌刻于人大监督的全过程,用足用好监督权,助力经济发展更有朝气、群众生活更有底气、百姓幸福更有质感。 守正创新 聚力前行 市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一委两院”工作联席会议。 河山镇人大以“大棚话共富”为主题举办“民声议事会”。 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全力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实践。 “加强夜市管理一定要把交通管理做好,可以通过临时增加管理人员、加强出入引导等方式让夜市范围内的道路更加畅通。”“烧烤摊位油烟味很重,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市场内卫生的监督管理。”……去年3月,全市首场“‘桐’代表说”——民声议事会在洲泉镇东田人大代表联络室举行。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村干部、摊位代表、村民代表、夜市专职管理者、乡贤、道德评判团、百姓议事会成员等,与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共同热议“如何让东田夜市更好更健康发展”。 经过近2个小时的民主议事,一份热乎乎的《东田夜市管理自治公约》正式出炉。这也是我市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有机结合的首次有益尝试。就在3个月后,东田村夜市上榜省级第一批精品乡村市集名单,网红夜市更长红。 民主不仅体现在选举,还要拓宽参与渠道,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让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让民主得到最有效的表达。而“民声议事会”的做法,正是桐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好基层实践。这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数字场景和功能拓展双轮驱动,推动人大和“一府一委两院”核心业务下沉进站,不断丰富“‘桐’代表说”特色品牌内涵,筑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平台底座,把为民用权、为民履职、为民服务落到实处,让群众的声音转化为现实、群众的智慧转化为行动,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源动力。 人大代表不仅要做广大群众的“代言人”,更要做广大群众的“领路人”。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全面编组进联络站开展活动,并积极发挥代表优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经济稳进提质、促进共同富裕、慈善救济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带头示范、模范表率作用,持续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据统计,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三治融合”优势,累计召开“民声议事会”66场,推动解决了共富大棚、夜市管理、移风易俗等一批重点难点问题;深化国家机关负责人进代表联络站机制,进站900多人次,推动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全面推广“代表码”和“联络站码”,对接基层治理四平台,收集民情民意5864条,已办结4826条;转基层治理四平台62条,办结62条。 打铁还需自身硬。桐乡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锚定“四个机关”定位要求,持之以恒抓队伍转作风、建机制促长效,突出工作规范化、监督精准化、行权闭环化、履职常态化、队伍专业化“五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人大工作整体实效。 守正固本、创新增效、提能强基。这一年来,全市人大工作呈现出更加强劲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初心不改、笃行致远,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按照市第十五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部署,围绕深化开展招商突破年、变革创新年、环境提升年活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在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征程中加快建设数字文明共富美好新桐乡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