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荣誉!我市3个案例入选浙江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
||||||||
|
||||||||
| ||||||||
近日,省经信厅发布了《浙江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成果汇编》,围绕能源低碳、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工业节水等方面,遴选梳理形成40个典型案例。我市新凤鸣集团、新澳纺织、嘉名染整3家企业案例成功入选。 新凤鸣集团 绿色设计理念引领低碳发展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PTA和聚酯POY、FDY、DTY、短纤等各类规格差别化中高端产品,拥有500万t/a的PTA产能和 850万t/a 的聚酯产能,2022年获得工信部认定第七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做法亮点一: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开展碳足迹评价工作 设立PTA绿能制造学院,通过H形职业通道,制定梯队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做法亮点二:引入生态设计理念,提升全生命周期研发能力 建成“5G+”全要素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凤平台,打造基于凤平台的数字化、协同化、一体化管理模式。 做法亮点三: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引领行业低碳转型发展 近三年主持及参与制定有关绿色标准23项,生产的POY全系列涤纶长丝产品入选工信部第四批、第五批绿色设计产品名单,累计获得新产品鉴定成果登记证书50项。 新澳纺织 贯彻绿色理念,实现绿色发展 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羊毛、羊绒纱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营产品“精梳羊毛纱”入选工信部第五批绿色设计产品,2019年获得工信部认定第四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做法亮点一:以碳足迹评价推动企业低碳转型 开展精梳羊毛本白针织纱线、精梳羊毛染色针织纱线两款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评价,并对各阶段绿色设计方案进行了改善。开展碳足迹项目,积极推进代表性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项目。 做法亮点二:以科技创新集成绿色发展模式 主持的“巴素兰毛条工艺技术研究及其在毛精纺针织纱的产业化应用”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高档精纺生态纱项目于2022 年入选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2022年完成省级新产品鉴定3项。 做法亮点三:以生态产品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2020—2022年主持及参与制定《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毛精纺产品》等绿色相关标准5项,利用深海废旧渔网回收尼龙,系列纱线等通过 GRS(全球回收标准)认证。ERA系列产品获得 Bluesign 蓝标认证。 嘉名染整 通过节能高效实现绿色低碳生产 浙江嘉名染整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态型、功能性、差别化、多组分混纺纤维针织面料集织造、染整、印花和后整理为一体的研发与生产型的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获得省经信厅认定“省级绿色工厂”。 做法亮点一:引入先进生产设备推进绿色制造 采用生态型、多功能、低浴比、超低能耗染色机,连续式少水低能智能煮漂洗一体机实现清洁生产降耗减排。引进数字控制定型机设备实现定型数字化智能变频控制,优化定型工艺,实现最佳状态生产。 做法亮点二:开展节能技改实现低碳转型 采取高效能电机、数字化能源三级计量、染色机陶瓷复式保温、废水余热回用、变频控制、染化料助剂自动输送等措施来实现节能;工厂太阳能光伏配置规模1.3 MW,光伏容量占企业装置容量28.3%。 做法亮点三:改进污染治理技术推动生产洁净化 深度实施中水回用,首批实现污水零直排。废水排放、定型废气治理设施工况实时在线监测联网,吨布废水排放量较《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针织印染布》基准值低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