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走进桐乡 > 人文桐乡 > 非物质文化遗产
蚕俗活动
发布时间: 2024-05-20  15:48 来源: 桐乡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打印



蚕乡,家家栽桑,户户养蚕,蚕神马鸣王就成了八方蚕农的神灵,流传着《白马化蚕》的传说,主要有四大民俗活动。一是含山轧蚕花,流行于河山镇一带,兼顾个人参与和集体参与,依托马鸣殿进行水上、陆上、山上活动,有烧头香、背蚕种包、请蚕花拜蚕神、画蚕花符、石击仙人潭、轧蚕花、拜香会、水上表演、拜蚕花忏和迎五圣会。二是龙蚕会,流行于崇福镇一带,以村落集体参与为主,依托贵和庙进行水上活动,有拜蚕花忏、为蚕神妆扮、请神出殿、拜请蚕神、摇快船、台搁船、化妆舞船、打拳船和高杆船。三是双庙渚蚕花水会,流行于洲泉镇一带,以村落集体参与为主,依托龙蚕庙进行水上活动,有缫丝船、龙灯船、拜香船、摇快船、高杆船等表演。四是乌镇香市,流行于乌镇镇一带,依托普静寺和土地庙在镇上活动,有商家参与,持续时间长达半个月。

双庙渚蚕花水会

双庙渚蚕花水会-高杆船技

双庙渚蚕花水会

相传此俗源于南宋时代,人们为祈求蚕神保佑养蚕丰收,迎马鸣王姐妹仨至双庙渚附近的河港上,进行祭拜。据民国时期《新崇德民报》报道,解放前最后一次蚕花水会是 1948 年清明节期间举行的。解放后一切迎神庙会告停。直到1998年,中断了半个世纪的双庙渚蚕花水会才重新恢复举行,蚕花水会入选浙江省二十四节气,成为跟着节气游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蚕花水会已经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还包含了许多其他的非遗项目:高杆船技、摇快船、赛龙舟、繅土丝等等,规模大,参与面广,非遗文化底蕴深厚。

清明节轧蚕花-庙会

清明轧蚕花-撒蚕花

含山轧蚕花

这是蚕农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蚕桑丰收而举行的一项十分古老的蚕事活动。“轧蚕花”,主要体现在一个“轧”字,轧蚕花活动一般相续三天,场面波澜壮阔十分热闹。每当清明节这几天,方圆百里的蚕农都要背着用红绸服包好的蚕种包,养蚕少的放在胸口衣服内,头插蚕花,蚁拥上山,首先去山顶的蚕神殿祭拜蚕花娘娘,蚕花一般戴在头上,故男士上山踏青必戴大礼帽,蚕花插在帽子上,古时的农村妇女一般都梳发髻,于是蚕花便插在发髻上和右耳上端的发夹上。上山祭神主要是祈求蚕宝宝消灾祛病,祷告蚕花丰收。年复一年,岁岁如此,千年沿袭,就由蚕农自发地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动——清明节轧蚕花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