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博士,在桐乡卖火了丝绸
|
||||||||
|
||||||||
| ||||||||
刘振华近照。 随着天气变热,电商平台上,防晒口罩迎来销售旺季。在其他口罩都在打价格战时,桐乡产的一款券后149元的口罩却火出了圈,仅一个月销售量就超1万单。 一场“逆势突围”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底气?面料表上,100%桑蚕丝的字样无声却有力。 100%桑蚕丝 创业底气 这款真丝防晒口罩正是由新锐丝绸品牌“浙锦”出品。让人惊讶的是,“浙锦”创始人刘振华是一名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的研究方向是火箭数字化装配。按照既定轨道,他的就业单位应该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说起自己的创业故事,刘振华说是与妻子的相遇开始。他与妻子相识于大学校园,正是从这名桐乡姑娘口中,他第一次知道了蚕丝被。“我是山东人,从小到大都是盖的棉被,在我的意识里,被子要保暖,就得有分量,得压身。”令刘振华没想到的是,在桐乡,一床“轻飘飘”的蚕丝被,就非常保暖。而正是这样的新奇认识,最终给他的职业选择,埋下了伏笔。 重新定义丝绸 “浙锦”开篇 2014年,刘振华注册商标“浙锦”,并创建起一支二三人的小团队,开启创业路程。凭着一股敢闯、爱钻研的劲头,他们的蚕丝被迅速在天猫平台、电视购物平台等,收获一大波口碑。 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价值400多万元订单滞压,让原本就处于紧平衡状态的资金链条受到影响。也正是这次转折,让刘振华有了更为长远的思考,于是2020年,他与合伙人达成共识,决定以新国货之名打响“浙锦”品牌。 基于多年的科研训练,刘振华坚信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体验感,拓展真丝的应用范围,于是他开始奔走于各个工厂与展会之间、设计工作室与公司之间。一天六七个小时都在高速上,与行业专家促膝交谈直至夜深……常人看来难以忍受的疲乏与枯燥,他却乐在其中。 经历了多次开发试验、改进、试产之后,一款新型的真丝科技面料最终面世,这种面料不仅舒适度高,同时还可以机洗。但由于低估了供应链响应速度的问题,没有充分预测新品牌的销售规模,错失了一次品牌起势的机会。 有了这次失败教训,如今“浙锦”除了联合行业内优质供应商打造丝绸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在设计领域进行布局和投入,赋予丝绸更大的价值。 线下体验店 火出“现象级” 线上销售火爆,线下同样火热。在刘振华的丝绸体验店平均每天都要接待30辆旅游大巴,最多的时候超过了70辆。 “这边是我们的线下体验店,与工业旅游相结合,北侧便是我岳父的丝厂。”刘振华介绍,上下游客的过道两侧,俨然打开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赛道,但又因为工业旅游模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一颗蚕茧到一根丝再到一床蚕丝被的制作流程,了解缫丝纺丝的全过程,还能在600平方米的体验店内,买到琳琅满目的丝绸制品。 展望未来,刘振华说,他希望能以丝绸品牌为支点,带动丝绸行业更好发展。“接下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还计划在石门镇墅丰村开设一个4000平方米的体验店,让更多人了解丝绸、爱上丝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