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充电宝”,桐乡制造
实现钠离子新型储能技术在全球的首次大规模商用
|
||||||||
|
||||||||
| ||||||||
巨型“充电宝”核心材料出自华友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 手机、IPAD没电了,需要充电宝;城市没电了,现在可以用钠离子“充电宝”。日前,湖北省潜江熊口农场里,一排排白色储能舱如小型集装箱一般排列整齐,电能的“下载”与“上传”正在进行……这是我国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大唐湖北2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实现钠离子新型储能技术在全球的首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这个全国首个、全球最大的巨型“充电宝”,使用的核心材料正是来自桐乡华友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 电站投产后,每年可充放电300次以上,单次充电可储存10万千瓦时电量。在电网高峰期释放电能,可满足约1.2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年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 “该项目是华友从钠电前驱体材料到电芯再到系统集成,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强强联合、协同创新的标志性产业化成果。”华友钴业新材料产业集团钠电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的成功投用,也意味着华友正式开启了钠电池应用赛道。 钠离子电池储能相对于锂离子电池储能,是当前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及应用的热点,也是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 作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池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近两年,华友在一体化纵深推动新能源锂电材料发展的同时,也发挥自身一体化独特优势和领先行业的科技优势,大力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聚焦全球钠电主流应用场景和主流客户,率先实现了钠电前驱体量产。 目前,华友钠电已在湿法层氧产品及技术开发、聚阴离子硫酸铁钠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包括成功开发出了NFM111产品、NCFM四元产品以及低成本钠电前驱体产品和聚阴离子NFS产品。 其中,华友多项技术系行业首创,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产品支撑,成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的积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