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桐二代”,掌舵“千亿航母”
|
||||||||
|
||||||||
| ||||||||
陈蕾。 陈蕾对自己的定义是“桐二代”,这个桐既是桐乡的“桐”,也是桐昆的“桐”。 一年前,陈蕾正式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担任桐昆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由此,桐昆也进入了二代领航的新时代。 如今,这位85后新生代企业家正带领桐昆这艘“世界化纤航母”,开启新的航程。 “走得远”更重要 2023年5月31日,桐昆集团年度股东大会上,陈蕾担任企业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时出任企业总裁。 面对“后疫情时代”更为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这样一个节点接棒,在外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最合适的时机”。 但履新后的陈蕾并没有被外界所影响,而是选择脚踏实地,沉淀自己。 从专注单条赛道到掌舵千亿企业,新角色的磨合中,压力和动力一直在博弈,但陈蕾更倾向于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每一项新工作都当作是快速熟悉并打开一片新领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一条心,一根筋,做好一根丝。”从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成长为全球化纤行业龙头,桐昆用40余年的时间站上了行业之巅,其主营产品产能、产量、市场占有率等多项排名稳居世界第一。 未来的路怎么走?陈蕾的答案是:守好企业的价值观,开创新时代下的新市场,最终实现百年桐昆的梦想。 陈蕾接班后不久,桐昆董事会便宣布南下,计划启动泰昆石化(印尼)有限公司印尼北加炼化一体化项目,“走出去”构建国际化跨境供应链。 立足主业,做深产业链,打造全新“未来工厂”;向“新”而行,探索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赛道……桐昆的转型发展,也开始提速。 补强补齐延伸产业链,多点布局新兴赛道,加快打造“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横向多元化”的国际化企业,这位新生代企业家开始以全球化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谋划企业未来。 从“一滴油”、“一方气”到“一根丝”,再到“一匹布”,桐昆的产业版图还在不断拓展。 在陈蕾看来,“走得远”远比“走得快”更重要。 在守业中“创业” 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想要看到另一番风景。 作为“企二代”,起初很多人认为陈蕾就是在“守业”。但她却认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桐商,不仅需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陈蕾认为,制造业升级是需要龙头企业带领的,于桐昆而言,既要大步“走出去”,也要苦修内功。数字化产生的新力量,就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最有效手段。 这些年,陈蕾一直将智能制造作为全新的发力点,并把其纳入顶层设计。 目前,桐昆已在集团30多家企业布局了150万个点位,打通了市场销售、客户服务、成品库存等板块,全面实现生产、仓储、销售的全流程智能化。 生产工序由各类自动化设备完成;高效运转的数字大脑每天产生150多亿条数据,管理者轻松点击,即可了解各工厂生产运行状况。 对数字化的前瞻洞见与领先布局,也为桐昆赢得了面向未来的先机与主动权。 “我们还在恒超公司打造了颇具未来数字感的样板车间,将数字孪生、AI技术融入到制造业中。”陈蕾介绍。 虽然有着“企二代”的身份,但是必须要用“创一代”的心态去做企业。从小看着父亲白手起家的陈蕾,骨子里也有着一股敢想敢干敢拼的精神。 生活中的陈蕾,和父亲一样,处处透露出简朴务实的作风。每个月,陈蕾总有一段时间处于出差状态,但这位千亿级企业掌舵人的出差标配却让人意外——一件T恤,一双板鞋,还有随时背上就能走的双肩包。 陈蕾说,要不忘初心,传承父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锤炼新时代的桐商精神。 向“新”而生 一支优秀的团队,是企业保持持久生命力的“源泉活水”。 员工们眼中的陈蕾很拼,总是雷厉风行。作为一家拥有近4万名员工的企业新掌门,陈蕾的担子并不轻。 换届后,桐昆的管理层更多了些“70后”“80后”“90后”的面孔。团队年轻化了,如何持续释放团队凝聚力和协作合力? 说到这里,陈蕾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一次在出差考察集团某个项目时,项目负责人穿着一双满是泥土的鞋,匆匆赶来。后来才得知,这位“85后”一年365天几乎天天泡在满是钢筋和混凝土的施工现场,以厂为家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这让她很是触动。 企业内生动力拉满后,员工的积极性自然而然产生了。这是一场企业和员工的双向奔赴。 陈蕾意识到,要给年轻人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把更多的优秀人才从幕后推到台前。 今年,桐昆面向“80后”、“90后”业务骨干推出了“金种子”培育计划,分五大领域实行团队项目认领制,突出实战实用,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管理高效、创新奉献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企业提供深厚的人才储备。 深入了解项目流程、一线实地蹲点、针对可优化环节提出方案、以数字化手段实现流程固化、阶段性向企业高管汇报……没想到,年轻团队挖掘出了不少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提升点”,每个人的才能也得到充分释放。 “认准同一个目标,员工只管放心大胆去干,只要在岗位上做出成绩,企业绝不辜负。”在陈蕾的身上,能强烈感受到一种责任感。 也许,现在正是桐昆向“新”而生的最好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