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登革热科普系列第一篇:认识伊蚊
|
||||||||
|
||||||||
每年6-10月,是登革热的高发流行季。今年以来,以东南亚和南美为主的国家登革热疫情高发,眼下暑期将至,不少市民有出国游玩的打算。那么,如何在享受旅程的同时,预防好登革热疾病? 即日起,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将推出系列推文,让大家详细了解登革热,远离登革热→
小蚊子大讲究,快来看看咬你的是不是它? 说起夏天,除了冰饮和西瓜,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可能就是在耳边恶魔低语的蚊子了,而在这其中,“花脚蚊子”可能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 那么,它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认识一下这位宿敌。 花脚蚊子究竟是? “花脚蚊子”,其大名为伊蚊,因脚上带有白色条纹而荣获这个花花外号。我国主要的伊蚊种类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在浙江以白纹伊蚊为主,它最醒目的特征是背部正中有一条白色竖条纹。 伊蚊通常在清晨和黄昏各有一刺叮高峰,此时在户外运动或有外出准备的居民们要做好防蚊措施哦。 我们都知道蚊子都是在空中飞行,有人知道它的幼虫躲在哪里睡大觉吗? 蚊子的一生分为卵、幼虫(又称孑孓)、蛹、成虫四个阶段,而其中前三个阶段都是在水中度过的。 大多数蚊子都喜欢在污水中产卵,而伊蚊是蚊子中的“白富美”,喜欢在清洁的小积水容器中产卵,主要生长在居民住所附近的水生植物、花盆托盘、废轮胎以及闲置缸罐等容器的积水中,建筑垃圾所围成的低洼处若有积水也可生长。 蚊子将卵产在水中,8-12天后即可孵化为成蚊。因此,家里爱养花的居民朋友可要注意咯,别让你的爱花成为蚊子发育的根据地,每周记得对水培植物换一次水,注意及时倾倒积水容器,不用的盆碗应倒扣。 有人说,蚊子而已,区区被咬上两个包不足为惧,有什么好在意的。其实,蚊子不仅能送你几个大包,它们还能传播一些疾病,就以伊蚊来说,它们是传播登革热的重要媒介。
那么,伊蚊是如何把疾病传播给人的呢? 登革热系列的第二篇,我们会为各位作出详细解答~
来源: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