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课老师”逆袭成博士生
|
||||||||
|
||||||||
| ||||||||
“桐乡F4,经过两年努力终于研究生毕业了……”最近,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丰子恺学校校长陈贤德发了个朋友圈,祝贺“桐乡F4”学历进阶成功。 在桐乡,“卷”的不只这4位老师,还有一名校长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他就是吴冠男,最近刚调任至桐乡市第三中学。 初到桐乡,从“代课老师”做起 吴冠男最初在桐乡做老师,是从“代课老师”开始的。 2008年,他大学毕业刚满一年,原本在安徽有一份稳定的教师工作,而且因为工作出色,已成为校团委的一员,事业开始启航。 此时,他的女友正在桐乡市高级中学任教。考虑到两个人未来的发展,吴冠男果断作出了选择,放弃安徽的工作,来到了桐乡。 这一年,也是桐乡市现代实验学校办学的第二年,正需要优质老师扩充到教师队伍中。 因为出色的教学经验,吴冠男通过考核,在这里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虽然没有编制,但丝毫没有阻碍这名年轻人想干事的热情,“那时年轻有冲劲,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上。” 时隔1年,2010年,吴冠男考编成功。在编的第一站,便是桐乡三中。备课、教学、做研究……初到桐乡三中,精力旺盛的他全心钻研在教育领域。 那时,濮院毛衫经济发展迅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此经商、就业,桐乡三中也有许多新居民子女入学。吴冠男班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性格、习惯等各不相同。为了让大家快速融入,他在班里以“融和教育”为出发点,开展具有特色的教学和德育工作,让同学们能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与本地相融合。 再后来,桐乡市教育系统公开选聘行政人员,经过笔试、面试,他又考上了行政岗位,并历练成为桐乡三中的副校长。 “一桶水”在心,萌发深造的想法 吴冠男参加研讨活动。 作为老师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吴冠男始终认为,做老师“一桶水”其实也是不够的。2013年,他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攻读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方向。 勇于破圈,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学信息化”进入吴冠男的视野。 最初,吴冠男从微课入手,尝试将数学的知识点,通过短短几分钟的微课简单明了分析清楚,帮助成绩薄弱的学生攻克知识短板。同时,借助网络画板等数学教学工具,进一步尝试“互联网+数学”的信息化教学的研究。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2016年,桐乡成为浙江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市)之一,“智慧教育”的“种子”开始在桐乡教育领域萌芽。这一年,桐乡建立全省首个互联网学校。 吴冠男与几名志同道合的老师自发成立了智慧教育联盟。“当时,团队组建的灵感来源于老师们热衷做微课,发现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需求全然不同,于是,我们就抱团合作。” 搭乘这样的东风,吴冠男渐渐在桐乡教育圈有了自己的研究领域。他自己也从校内实践走向校外研讨,和江西、山东、上海等地教师开展“智慧教育”互动研讨,参与的活动案例还入选省教育技术中心年度特色活动汇编。 之后,吴冠男一边深耕自己的教学工作,一边又将“互联网+数学”渗透到学生群体中,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本领,也增强学生们数学思维具象化能力。 2020年,吴冠男在桐乡市濮院桐星学校担任书记、校长。当时,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专项课题的带动下,他们学校的子课题《农村学校基于网络画板提升数学教师信息应用技术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研究。因此,桐星学校也推出了“数字桐星”这一信息化教学品牌。在吴冠男的带领下,桐星学校的校本课程《数学实验》也陆续开发、成型,并获得嘉兴市精品课程。 2023年5月,桐星学校承办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课题成果推广暨助推数学教育数字化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吴冠男在这场会议上展示了他们乡村学校数学智慧教育的新样态,一下子打响了学校的知名度。 孜孜不倦,把所学带给学生 桐星学校的学生参与信息化教学。 “学历上再进一步,是对教育变革发展的紧紧跟随。”2023年6月,吴冠男成功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博士,开始攻读学校课程与教学博士学位,力求将“数学实验”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带进课堂,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时代中,以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数学思维的可视化。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在每个阶段都应该牢记自己的教育梦想。”吴冠男说,他的起点不高,但能坚持、有毅力,这些都为他后续的发力奠定了基础。 要做好学校行政工作,又要兼顾自己的学业,如何“挤”时间?在吴冠男看来,能孜孜不倦地求学,内驱力是非常重要的,也要学会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时间。 “我导师也不断鼓励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选定目标,优化方法。”吴冠男笑着表示,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就是最好的。 博士乃拼搏之士。读博,于吴冠男而言,其实才刚开始。他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把更多正能量辐射到老师、学生群体中去,一起拥抱新教育,打开新思路,看见新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