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手艺”变成“新国潮”
|
||||||||
|
||||||||
| ||||||||
你知道吗?丝绸不仅可以用来做衣服,还可以用于作画。这种被称为“丝绸画缋”的传统工艺,我们在桐乡就能看到。桐乡,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伴随丝绸出现的“丝绸画缋”,顾名思义,就是在丝绸上作画。 凤鸣街道建胜村的原创舞蹈节目《丝绸画缋》。 丝绸画缋工艺。 南秀丝语的丝巾产品。 位于凤鸣街道的嘉兴市南秀丝语丝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秀丝语”),多年来致力于丝绸画缋工艺在丝绸面料上的开发与运用。 走进南秀丝语的产品展示厅,各类国潮款式的丝巾琳琅满目。在头上当发带、在脖颈上当项链、在裤子上当腰带、在包包上当装饰,甚至还可以当裙子、当上衣,作为一件配饰,南秀丝语的丝巾可以说是非常百搭。 丝绸画缋的工艺繁复,主要包括画图、描稿、彩绘(上色)、固色和后处理等步骤,全手工操作。“缋”即“绘”,指在织物上用手绘的方法装饰五彩纹样,在古代应用很广泛。2023年,丝绸画缋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企业负责人周惠兴介绍,丝绸画缋的技法使用,可通过层次不同的颜色变化,在丝织品上展现空间关系,从而展现出行云流水的中式色彩搭配。同时,纯手工绘制也让每一条丝巾都成为独一无二的作品。 丝绸画缋色彩鲜艳、手感柔软、水洗不褪色,除了丝巾,还广泛应用于服装、装饰画,以及室内陈设品、旅游工艺品和高档礼品等。 展厅内最有代表的是一幅以“1702年京杭大运河地图”为蓝本创作的作品,长约12.88米,清晰地标注着当时大运河沿线的城市。 在传承丝绸画缋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南秀丝语也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将其与当代时尚相结合。2019年的《真丝项链》、2021年的《南秀·真丝手绘太阳帽》、2023年的《南秀·手绘真丝男士巾》,南秀丝语已三次荣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历史悠久的丝绸画缋,承载的不仅是美学,更是厚重的历史。南秀丝语的产品在最早的时候主要是外销,所以周惠兴就用英语单词“Nation”音译为“南秀”为公司命名,意为“民族的”。 据周惠兴介绍,目前公司主要生产丝巾、围巾、丝绸礼品、丝绸家居服饰等,出口市场以欧洲为主,占比约30%;内销占比约70%,并持续以“南秀丝语”为品牌拓展国内市场。“目前,我们的丝巾产量年均50万条左右,在一些节假日和促销活动中,销售额更是屡创新高。” 今年,“南秀丝语”丝绸画缋非遗工坊还入选了首批嘉兴市级非遗工坊。以传承支撑产业,以产业拉动就业,南秀丝语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 “这款手缋丝绸包,是我们为参加今年的中国旅游商品大赛而最新设计的。”作为嘉兴市工艺美术大师,在周惠兴的努力下,“南秀丝语”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打响,也让这项缘起蚕桑文化、承载着民众智慧和生活美学的传统技艺,在当下焕发出新光彩,获得了更多年轻人的喜爱。 在做好传统工艺保护的同时,如何让丝绸画缋“出圈”?在南秀丝语的产业之外,凤鸣街道还给出了新的答案——创作文艺精品,将丝绸的柔美和画缋的精细,融入到舞蹈中。今年7月,由凤鸣街道建胜村选送的原创舞蹈节目《丝绸画缋》在2024年嘉兴市“三团三社”村级民间精品节目展演中获得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