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5号建议的答复 | |||||
|
|||||
李文言代表: 您在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服装产业技术人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我市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服装加工行业作为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技术人员老龄化和人才缺口等挑战。我们高度重视您的提案,认为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优化人才补贴政策,是缓解当前问题、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应对服装加工行业技术人员老龄化趋势和用工缺口问题,主要开展了如下的工作: 一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联合教育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共同开展服装加工技术培训工作。增加了相关培训课程,包括工艺员、制版员、套口工等关键岗位的技能提升课程,推出企业“订单式”培训,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产需求。2023年新增纺织染色工394人,纺丝工352人,纺纱工157人,服装制版师459人,电脑横机操作12人。 二是加大人才补贴力度。针对缺口端的技术工序列,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人才补贴政策。提高了对从事服装加工行业的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补贴标准,包括提供技能提升补贴、人才工作津贴等,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该行业。对企业(不含国企)在职员工,在本市缴纳社保五险期间,通过继续教育取得新学位(职称、职业资格)的,给予一次性继续教育补贴:对新取得硕士学位(高级技师),一次性给予3万元补贴。 三是推行企业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对职工开展技能培训和考核评价,并建立相应的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对于企业直接组织职工培训并承担培训成本,事先经人社部门备案,职工经企业技能等级认定考核合格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将培训补贴资金按规定直补企业。补贴标准:初级工800元/人、初级工1200元/人、高级工1800元/人、技师2500元/人。 下一步,我部门将从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建立工业社区三个方面促进我市服装加工行业技能人才发展。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依托本市的职业培训学校和自主认定企业,将加大对服装加工行业的人才培养。根据前期的排摸,在2024年各类自主认定企业将计划开设缝纫工、纺纱工、服装制版师等服装加工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班24个,计划培训技能人才1456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76人。各乡镇(街道)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排摸辖区内企业,鼓励符合自主认定条件和标准的企业开展自主认定,扩大培训范围和工种,为服装加工行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抓手。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以桐乡市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桐乡市产才融合学院为基础,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合作计划和目标。探索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设立联合办学机构、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整合校企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实践基地等,共同打造优质的教育和培训环境。同时,校企双方进一步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高度契合。今年将加快产才融合学院发展,深化与各大高职院校、第三方机构引才合作,优先与周边省市高职院校进行对接交流,建立较为稳定的学生实习、就业的技能人才输送渠道,继续为企业做好人才储备蓄水池。 三是探索建立工业社区。聚焦服装加工行业,探索在桐乡濮院的服装小镇建立服装技能型工业社区。整合平台服务资源,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人才招聘等。摸清工业社区辖区内“重点企业、技能需求、培训资源”三张清单,打造服装行业“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推进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优化从学徒工到高级技师的体系化供给模式,实现各层次技能人才稳定供给。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在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为技能人才定制“技能金融包”。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优化人才补贴政策,为服装加工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我市将积极宣传服装行业发展的前景和机遇,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于服装加工行业,为整个产业链的完整和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感谢您对人力社保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诚挚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的意见或建议! 桐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14日 作者: 信息来源: 桐乡市人力社保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