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船在河中行,杆在船上立,人在杆上翻
桐乡高杆船技媲美奥运体操
发布时间: 2024-08-08  08:40 来源: 编辑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沿着16米长的带梢毛竹往上攀爬,用自身体重将毛竹压弯至与水面平行,就形成了10米高的“舞台”。

一船,一杆,一人,十分钟,十二个动作,这是乌镇东栅景区每天都在上演的惊险画面。

陶国平做着高难度动作。

这名一袭白衣,扮演蚕宝宝形象的武艺人,就是高杆船技表演者陶国平。

记者见到陶国平时,他刚结束拳船的表演,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滚落,手背也不断滴下汗水。他没有时间去喝上一口水,便马不停蹄换上了高杆船技表演的服装。

“各位观众,欢迎大家来乌镇东栅景区观看高空表演高杆船技。第一组精彩动作是前硬撑和后硬撑……”随着解说的响起,演出正式开始,财神湾的人气也随之越来越旺,不一会儿就聚满了围观的游客。

只见陶国平单手抓着竹竿,一条腿和一条胳膊伸成一条直线,身体顺势摆出一个造型。而后又将一条带子固定在竹竿上,用脖子或是脚勾住带子,整个人悬挂在高空中,惊险的画面令游客忍不住惊呼。

二郎翘腿、举头望月、倒挂金钩、金蝉弯腰……每换一个动作,陶国平就往衣服上擦擦手心的汗。演者手出汗,看者也是手心一把汗。

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轮番上演,模拟蚕宝宝吐丝作茧的形态,现场持续不断响起叫好声和掌声。一场表演下来,陶国平的汗水一滴滴往下掉。

夏天表演有哪些难度呢?听到记者的提问,陶国平笑着说,只要基本功够扎实,表演是没什么难度的。

“就是竹竿晒得比较烫了,感觉上面热烘烘的。”而高杆船技讲究的就是一个赤手空拳,“出汗也比平常多,手一出汗容易滑,所以表演的时候经常要把手汗擦干,这样才能搭在毛竹上。”陶国平解释说,毛竹很粗,无法全部抓牢,要靠摩擦力。

今年,已经是陶国平在乌镇东栅景区表演高杆船技的第3年。从35岁开始学习,他已经有10年的经验了。

因为爷爷和父亲一直在乌镇东栅景区表演船拳,长大后的陶国平也选择在这里表演。打了几年船拳后,他决定再新增一项技能。“高杆船技危险性大,学的人很少,我觉得我可以把这项非遗传承和发扬下去,所以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

于是,陶国平找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桐乡高杆船技代表性传承人屠松根拜师学艺。好在自小习武,有着深厚功底的他,学了2年便出了师。

“第一次见屠师傅我就做了几个动作给他看,他说我挺有基础的,于是我就坚持学下去了。”屠松根常带着陶国平去演出,后来,他终于能将这项非遗带给来到乌镇的游客。

作为乌镇东栅景区的常态化演出,高杆船技表演一年四季都有,每天2场。

“尽管要经历三伏天和三九天,但我肯定会坚守的,因为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技艺的展示。”每当陶国平听到游客们的热情欢呼,即便筋疲力尽,他也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乌镇景区,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对外推荐平台,来来往往游客多。”陶国平觉得,通过这样的表演,可以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江南水乡的蚕桑文化。

“我是第一次来乌镇看高杆船技表演,能在高温天做这样高难度的动作,表演者很不容易,作为观众非常享受。”辽宁游客朱巧玥激动地说。

陶国平表演高杆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