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163℃!桐乡企业实现新突破
|
||||||||
|
||||||||
| ||||||||
LNG船示意图 接过期盼了3年的法国GTT公司Mark III 产品系列AIP证书,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正杰感慨万千,历经1000多个日夜,从“0”到“1”不断突破,联洋新材终于啃下了零下163℃深冷保温材料这块“硬骨头”。 这也意味着联洋新材正式成为全国第二家获此认证的企业,具备了制造应用GTT MARK Ⅲ型薄膜围护系统深冷保温板的资质,拿下了大型LNG运输船建造市场“入场券”。 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简称“大型LNG运输船”)是在零下163℃低温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号称“海上超级冷冻车”,是除管道输送以外最为便捷的输送方式。但同时也是最难建造的船只之一,被誉为造船工业“三颗皇冠上的明珠”之一。 目前,最大的LNG运输船可以满载约27万立方的液化天然气,相当于一个大型城市一个月的天然气用量。 为了保证运输安全,所有货舱里的液化天然气需要在超低温环境下保存。 这个超低温,有多低?“零下163℃!”蔡正杰说,“更形象地说,整个船舱就是一个巨型冰箱,而我们研发的深冷保温板,就是为这个巨型冰箱穿上‘羽绒服’,让液化气在超低温的环境里储存,并确保在20多年的全生命船舶运行周期里安全可靠。” 在零下163℃极限低温下“服役”,普通保温材料可能一碰上就脆得像饼干一样。可想而知,这对于保温产品的性能质量要求非常苛刻。 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联洋新材从零开始。“从调研开始到研发成功,整个过程接近8年时间,也时常遭遇失败,但我们每一步都做得扎实,最终取得成功。”蔡正杰说,对于一家中小企业来说,怕的是研发战线长,却迟迟看不到回报,落子自主创新这步棋确实需要勇气。 3年来,联洋新材为这个项目持续投入2亿多元,在持续的创新中,突破重重技术瓶颈,终于让深冷保温材料产品走上了生产线。 如今,联洋三期厂房已经建设完成,将专注于LNG运输船所需的深冷保温材料生产,以进一步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到2025年年底,三期工厂就将完成设备安装正式投产,满产后整个工厂将供应10艘船舶的产能,形成10亿元左右的产值!”面对未来,蔡正杰信心满满,“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开发GTT深冷保温技术系列产品,为液化天然气、乙烷、液氨和液氢等储运装备提供深冷保温产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