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483ZFC00000/2025-136527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25-03-03 |
组配分类: |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 文件编号: |
2024年度桐乡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
||||||||
|
||||||||
2024年,桐乡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主题,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建设社会满意度测评已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五,被评为2024年度法治浙江建设优秀单位。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和2025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精准谋划,推动法治桐乡建设再提升 一是强化依法治市统筹。将法治建设纳入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全市综合考核,实行述职述德述廉述法“四位一体”的干部考核机制。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等,研究法治桐乡建设重大问题。出台《2024年法治桐乡建设工作要点》等,明确推进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狠抓“关键少数”,按照“领雁工程”实训指引“两张责任清单”要求,开展领导干部全面述法和专题述法。开展法治督察,组建7个督察组对镇(街道)和重点执法部门开展实地督察并发放督察建议书,形成法治督察报告。同时,做好“证后执法监管”申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后续对接及宣传工作。 二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出台《桐乡市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十进”工作方案(2024年)》,制度化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第83期“桐乡大讲堂”,邀请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主任褚国建教授作《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辅导,市四套班子领导、各镇(街道)党委书记、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我市“三治融合”续写基层治理法治化新篇章获评全省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优秀实践范例,并在全省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三是推进落地模板任务。作为省“民营经济32条”落地模板地区,出台第24条“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实施方案,按时间、按任务推进20项重点评价指标以及5个方面20项重点举措。梳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与民营经济32条一体融合9个服务事项,并形成宣传资料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统一展示,截至目前,服务事项共办件10328件,推动“民营经济32条”落地见效、问题闭环解决。“数字普法人”、创新涉企网络舆情治理“三全”模式、境外投资“一类事”三个案例被评为嘉兴市民营经济服务改革最佳实践案例。 (二)改革为先,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再优化 一是抓好一项改革。推进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依托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一站集成”的法治服务专区,并依托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涉企问题闭环解决机制,进一步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已归集涉企法治问题47项,办结率100%。深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指导11个镇(街道)在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企业法治服务工作站,在企业集中区域建立涉企“法治驿站”3个,建成涉企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法治增值服务。加强企业合规建设,发布《桐乡市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合规指引》,为全省首个代理机构合规指引,发布《桐乡市化纤产业合规指引》,该指引列入2024年省级重点产业合规指引后备目录。 二是丰富实践成果。梳理桐乡市涉企法治服务事项清单16个,全面承接《省级涉企服务事项清单指导目录S0》法治服务领域25个事项。梳理法治服务“一类事”事项清单13个,其中“涉外法治服务一类事”入选浙江省委依法治省办涉企法治服务“一类事”先行先试事项清单、2023年度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2024年涉外法治改革“揭榜挂帅”中榜项目,获评浙江省2024年第一批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创新“证院银”融合赋能模式,获评2024年嘉兴市第一季度营商环境创新案例。构建涉企网络安全治理新模式获评全省2024 年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桐乡市为协同单位)。 三是深化涉外法治。深化“出海”法律服务团,成立嘉兴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桐乡工作站,召开“2024中资企业出海法律研讨会”,开展“走进名企”系列活动,举办“合规防风险 智拓新市场”外贸专题培训会,惠及企业700余家。发布《中·印尼出海投资贸易法律服务指南》,向在印尼发展和印尼投资贸易的中国企业提供投资、法律、财税等一站式服务。浙江华友钴业有限公司在全省涉外法治工作会议上交流“出海”法律服务经验。指导我市律所在印尼雅加达设立分支机构,1名律师被聘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的仲裁员,1名企业法务入选全省涉外法治人才库,1名法务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十佳优秀合规官,我市法务培育工作获省司法厅领导批示肯定。 (三)夯基固本,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提速 一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纵深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国家试点,在桐乡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嘉兴市首个商标、专利、版权等“全类别”一窗受理示范点,实现外观设计专利预审一网通办,推动授权时间由6个月以上缩短至最快2天,外观设计专利快速预审、授权量同比增长超200%。先后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处5项机制,协助办理省内首个以最短时间办理的专利纠纷系列案,纠纷调处由6个月缩短至3个工作日,司法维权从4个月压缩至1个月。构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嘉兴分中心桐乡工作站,建立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发布贸易壁垒预警信息50余条,2024年已送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书5份,为企业挽回损失300余万元。 二是强化合法性审查。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15件,向嘉兴市人民政府及桐乡市人大常委会备案12件,接受部门、镇(街道)备案15件。各镇(街道)在合法性审查小程序中开展合法性审查301件、备案135件。加强公平竞争审查,深入推进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反垄断合规标杆企业培育,制定重大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规范,培训指导各镇(街道)及部门结合自身具体市场状况制订并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覆盖。 三是强化行政争议化解。围绕行政征收、行政强拆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征收法律服务团、府院联席会议等制度机制,深化典型案件的剖析研究,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2024年,全市收到行政复议案件317件,结案284件,行政诉讼案件收案89件,结案86件,败诉5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四)韧性为基,推动社会治理质效再夯实 一是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围绕“重点领域执法攻坚行动战斗力指数提升”,实施重点领域执法攻坚行动,严肃查处涉及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社会事务、城市管理五大领域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关注、群众反映突出的违法行为,开展“瓶装燃气”“秸秆露天焚烧”“建筑垃圾违法处置”等专项行动,案件总量和执法领域、执法事项覆盖率均居嘉兴前列。以“一镇一品”为抓手,开展精准化、差异化赋权,提炼特色亮点,打造具有“桐乡味”的基层最佳实践。如乌镇镇级“无感监管”指挥体系、凤鸣街道“两合两转”执法模式、洲泉镇工业园区三治联动站等一批改革做法,切实为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获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创新推出大运河保护、旅游安全、招投标等11项特色监管“一件事”,其中大运河保护、招投标两个“一件事”作为编制部门入选省执法监管“一件事”主题库,燃气治理“一件事”获省领导批示肯定。 二是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制定出台《桐乡市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方案》,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商事纠纷市场化调解”等八大重点推进项目。深化“五源共治”“五调对接”,持续深化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培育打造屠甸镇“板凳法庭”、濮院镇“乡情·濮缘”等一批区域化调解品牌。2024年,全市各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9973件,调处成功率99.75%以上,调解协议涉及金额近17.4亿元。 三是推动法治素养稳步提升。深入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开展公民法治素养分类测评2次,选任法律明白人 100名,建设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11家,依托法治乡村学院开展专项培训17场次。紧抓重要节点开展“宪法与浙江”“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主题宣传100余场次。广泛开展“千场法治电影城乡行”“法治文化基层行”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借助“东方法治宣传园”“梅泾·三治微课堂”“三治茶座”等品牌开展法治文化活动80余次。发挥“法治桐享”法律服务团作用,开展“校园法治课堂”“模拟法庭”等200余场,惠及中小学生1万余名。推进“数智普法人”建设,已在全市38家普法成员单位推广使用,并在开发区(高桥街道)、梧桐街道、濮院镇等地布设线下点位,日均开展精准普法100余次,相关经验在《竞跑者》《弄潮儿》刊登,获嘉兴市领导多次批示肯定。 二、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依法行政理念仍需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当前,行政思维替代法治思维、重效率轻法治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特别是基层还是存在,少数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仍需完善。综合执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不同层面和群体的利益诉求。由于部门间职能交叉以及相关规定存在“盲区”和“灰色地带”,部门之间配合不够紧密,存在发现问题简单移交、推诿扯皮现象,难以形成执法合力。特别是在生态环保、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协同执法有待加强,影响了执法效能的发挥。 (三)基层法治基础仍显薄弱。基层法治工作力量配备不足,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作用发挥不够。专业法律人才缺乏,高层次法治人才储备不足,难以适应新领域新业态带来的法治需求。同时,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有待提升,依法办事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三、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提升行政争议化解质效。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健全队伍建设及审理机制,提高办案质效,强化纠错监督;定期排摸、通报存在败诉风险案件,压实行政机关争议化解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协同配合,有效降低败诉率。 (二)进一步深化涉企法治服务。持续深化“出海”法律服务团,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和产业链条共性、个性需求,充分调动各项资源,形成组团服务矩阵。同时,深度融入韧性治理桐乡实践,推进说理式执法工作。编制更多领域企业合规指引,持续推进“简案快办”,强化企业信用修复,畅通线上服务平台,提升涉企问题办结率、办结满意率等。 (三)进一步优化亮点品牌打造。做好《桐乡市法治政府建设“十五五”规划》编制,在涉外法律服务供给、行政执法领域、合规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挖掘力度,打造更多亮点。同时,对标对表新一轮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方式、优化流程,指导我市“创新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模式”成功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