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田间“负担”成了“香饽饽”
桐乡首个秸秆饲料化规模利用中心5月启用
发布时间: 2025-03-03  08:29 来源: 融合编辑部 浏览次数: 打印



“你瞧,这片冬小麦田里,一处处的秸秆看着扎眼。”这些年复一年留在田间的秸秆,成了种植大户张培荣的一块心病,同样也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农户。

秸秆年年留在地里,种子扎根受影响,还会让田间杂草愈发猖獗。一到冬天,这里又会成为病菌和虫卵的“安乐窝”。如何让这样的不良循环找到一个突破口?

张培荣将想法进行了落地,在乌镇镇民合村,桐乡首个秸秆饲料化规模利用中心正在加速推进中,拟建成1个服务乌镇2万亩稻麦秸秆收储+1万吨饲料化利用、集约化的综合性集散中心。

目前,项目一期已竣工,二期预计在3月中旬开工,定制化设备的安装4月中旬全面完成,在5月中旬麦收时节会正式启动加工生产。按每年2季计算,该项目可服务当地4万亩以上秸秆离田,主要进行稻草秸秆饲料化利用、生物质材料燃料化处理。

饲料化利用是将秸秆轧断撕碎揉丝加工,再进行风选除尘,制成湖羊饲料,这样处理后的秸秆变得柔软,呈丝状,制成的饲料新鲜、适口性好、消化率高。

“以往从外地采购饲料,运输成本每吨就要多花近170元,我们本地消化秸秆资源再进行销售,价格优势十分明显。”展望市场前景,张培荣信心满满,“以一头羊一天吃3斤的秸秆量计算,一年就需要1000多斤,再乘上全市约20万头湖羊存栏量的基数,市场需求非常庞大。”

“秸秆的饲料化加工,不仅能优化羊肉品质,还能与湖羊产业形成良性互补,产生农牧对接的生态循环综合效应。”乌镇镇农业农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亩稻田,产出稻子约700公斤,也会产生700公斤左右的秸秆,一亩油菜地的菜籽产量约200公斤,而秸秆的产量高达300至400公斤。这一组数据足以直观展现秸秆负担,如今,这些田间“负担”,即将转变为“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