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桐乡市高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法定代表人 | 谈茜 |
住所 | 桐乡市高桥镇沙渚路198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5.00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5 | 期末数(万元) | 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按照政府规划,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组织开展对农村基层干部、中央专业户、企业职工、青壮年、后备劳动力等实施各类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根据社会需要组织社会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483355449202C | 举办单位 | 桐乡市教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桐乡市高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占地面积1929平方米,校舍面积3617.5平方米,教室4间,多功能电化教室3个,实训室3个,实训基地2个,图书7.5万册。学校工作紧紧围绕“打造桐乡南部新城区、建设美丽幸福新高桥”这一总体目标和政府各项中心工作,逐步确立了“人文化、数字化、多元化、优质化”的教育发展目标,以“创特色,树品牌,抓培训,促发展”为办学宗旨,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成人继续教育发展实际,不断加强实践与探索,努力实现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利用学分银行建设数字学习档案库,扎实推进社区教育依托“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充分利用浙学通平台,实时记录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建立全民数字学习档案,切实推进数字赋能全民终身学习。录入学分银行非学历成果数29911个,其中老年教育成果14441个。2024年学校社会培训人数占当地常住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8%以上,完成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培训、家庭教育进文化礼堂等指标要求。此外,完成成人初高中学历提升257人,目前在读92人;今年完成家政、保育、应急救护等各类技能培训1200余人次,加快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推进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建设。二、打造文化礼堂特色教育阵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2024年,以打造文化礼堂特色教育阵地为抓手,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积极推动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结合时代特点及各村特色,着力于挖掘本地特色课程资源,打造文化礼堂特色教育阵地,依托鲍月景艺术馆、楼下角村非遗米塑馆等教育资源,形成阵地并辐射周边村社。同时重点发掘并利用本地非遗资源开设特色仕女画、麦秆画、竹刻、米塑等非遗课程,特色教育阵地和非遗特色课程的推进不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学校将持续推进阵地打造及非遗课程体系化建设,丰富非遗活动形式,创新传播形式,探索非遗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区街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构建老年教育智慧化体系,实现老年教育新突破学校致力于构建老年教育智慧化体系,实现老年教育新突破。目前,区街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23196人,占户籍人口的32.64%,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学习需求日益增长,学校将课程、师资、设施等老年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完整、系统的老年教育智慧化体系。通过开设智能技术应用老年学习长班和将智能技术应用普及课程融入到其他专业长班的课程教学中等方式,举办智能手机长班6个共计900余人次,短期专项培训105场次计2833人次,同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老年教育多渠道、多方式、多资源的新格局,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针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困难,广泛动员各方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志愿培训服务,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开展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培训。同时,学校以“敬老月”“文化广场”“志愿服务”等活动为载体,宣传推广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指南,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广泛宣传老年人防网络诈骗指导手册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加大对网络诈骗、电子通讯诈骗案件的曝光力度,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作用。四、让学习改变生活,营造终身学习、全民教育的浓厚氛围2024年桐乡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开幕式成功举办标志着新一轮学习热潮的兴起。各村社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读书会、讲座、培训班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为村民提供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平台,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开展活动10场,参加人数213人,通过这些学习活动的举办,村居民们不仅可以不断充实自己,还可以增强村社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也是为“学在桐乡”教育品牌添砖加瓦。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管理上不够协调,各部门各自举行培训班、讲座等,没有统筹、方案安排。且设施也不够完善,严重不适应成人学校开展要求。现在成校只有负责人员1人,开展工作存在很多困难。 |
四、下一步打算 | 继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07月19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