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桐乡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服务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0  16:14 来源: 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浏览次数: 打印



单位名称桐乡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服务业发展中心)法定代表人钟敏
住所  浙江省桐乡市梧桐街道振兴东路(东)698号
开办资金(万元)5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5期末数(万元)5
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并提出建议,协助推进接轨上海和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同时负责全市服务业发展战略性研究,协助做好服务业发展政策制定、重大项目推进、形势分析工作。规划制定、业务咨询、项目管理、项目推进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483MB1D18319H举办单位桐乡市发展和改革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桐乡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服务业发展中心),为市发改局下属公益一类副科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开展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并提出建议,协助推进接轨上海和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关工作,协助编制全市重大行业、重大产业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负责全市服务业发展战略性研究,参与研究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助做好服务业发展政策制定、重大项目推进、形势分析工作,参与服务业经济招商引资及服务企业展销活动,配合做好服务业行业统计工作。桐乡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服务业发展中心)核定主任1名(副科长级),副主任2名(正股级);内设机构正职2名(副股级)。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长三角一体化全面融入方面:(一)战略布局共谋划。持续放大乌镇峰会红利,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建设的若干意见》。编制完成《桐乡融杭经济区建设工作方案》、《桐乡市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纳入全省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4个,争列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2个。在《进一步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圈的行动方案》、《推进上海与嘉兴深化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安排》等上位规划方案中充分彰显桐乡元素。(二)部门联动抓推进。一是科技协同共创,建设乌镇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院地合作研究院,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前沿材料“研值联盟”开放共享科研仪器93台,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300家次,破解技术难题80余个。二是基础设施共建,持续深化沪乍杭高铁桐乡境内线位及站房改扩建方案,推进沪杭高速桐乡段改建前期,加快杭州中环桐乡段工程研究。完善洲余线南延方案,苏台高速(二期)主线箱梁架设任务顺利完成,子夜西路(花乌线)完工通车。三是民生服务共享,累计与沪杭30所医院、80个专科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桐乡市本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100%接入长三角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与同济大学工业4.0学习工厂共同成立长三角“未来工厂”数字技能育人联盟,新增长三角学校结对3所。四是基层治理共推,签署桐乡-临平跨界河湖联防联治协议,开展桐乡-南浔-德清-吴江四地跨界联合巡河3次。推进跨区域联办“一类事”增值改革、推动排污权跨区域交易等两个“无差别”破难事项提前完成。与临平签订了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合作框架协议。率先开展排污权跨区域交易试点,打造全省排污权跨区域交易“桐乡样板”。(三)区域协同兴产业。一是强项目招引。围绕“1+3+1+X”产业定位,2024年1-10月新签约长三角主体投资项目(嘉兴市外)33个,计划总投资79.26亿元。新引进新能源汽车电机用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新型柔性高温绝热陶瓷材料生产项目、数字化零排放无线显示制造项目等产业化项目。积极开展长三角地区基金招商,今年以来落地项目9个,涉及总投资23.5亿元。高质量办好“乌镇路演”系列赛事。加大长三角区域人才引育留用力度,全年落地“星耀南湖”领军人才计划创业项目4个。2024年截至目前引进青年大学生17842人,引进青年博士70人,均居嘉兴前列。二是强项目推进。全口径、全周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建立问题双向收集、三级协调机制,分类分级协调,16个长三角相关项目入选省“千项万亿”工程,总投资823亿元,目前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24%。三是强产业集群。积极承接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加快数字长三角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算力枢纽取得进展,引进百度智能云(乌镇)AI基础数据产业基地,建设中国联通浙江嘉兴乌镇智算中心,形成“超算+智算”双擎体系。与上海数据交易所共建上海数据交易所乌镇合作中心,推动本地数据规范化市场交易。依托“超算+智算”多元算力支撑,成立行业首个“5G+算网”车路云一体化联合创新应用基地。杭州市—桐乡市—德清县联合体入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2024年1-9月,全市数字经济企业数超4170余家,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值达253亿元。(四)跨界融合争示范。定期召开嘉湖一体化工作联席会议,落实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发展重点合作事项15项,实现“嘉湖一体化”政务服务7大类别185个事项通办;推进临杭区域政务服务“杭嘉通办”,已实现与临平的50余个事项自助一体机互通互办;形成“一地受理、一次办理”的“跨省通办”模式,实现37项涉企事项和145项民生事项“跨省通办”,累计办理事项2943余件。桐乡-吴江应急供水互保共济实现项目实现统一审批统一施工。在全省居住证互认的基础上,率先探索长三角居住证跨区域互认转换,与上海金山、江苏吴江、安徽临泉签订《长三角区域居住证增值化服务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信息共享、定期交流、扩大协作范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架构。出台指导方案,出台《2024年桐乡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1+9+12”服务业推进机制,成立综合协调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月例会-季评价-年考核”工作模式;锚定发展目标,围绕增加值核心指标及行业结构性指标,提出年度、季度努力方向,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稳步提升。(二)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推进企业培育。建立主辅分离重点企业培育库,推动制造业企业分离贸易、科技监测等环节,全年完成主辅分离企业11家、当年上规5家;实施企业提档升级,建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全年在库企业达707家(较上年净增72家),新增规(限)上企业121家;推进服务业项目招引,新签约希尔顿酒店、中驿商业中心等用地项目13个,哔哩哔哩、音乐节等非用地项目40个,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三)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完善项目管理。全年合计准入服务业产业投资项目13个,总投资64.82亿元,用地443.44亩。深化服务业项目月度通报制度、领导分级联系制度,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定期督查制度,强化服务业续建项目推进协调。及时协调解决制约项目落地实施的问题,跟踪项目进展节点,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313.6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合作不够突出。合作事项多集中于政务服务、民生等领域,在产业、人才、创新等要素引入方面相对薄弱。二是合作平台较为缺乏。接轨上海缺乏有效合作载体,市域整合西部融杭平台刚启动。三是承载能力尚显不足。城市能级不高,基础设施配套不够,有效承接大城市溢出红利尚需进一步加强。四是服务业档次还需提升。桐乡主要依靠传统贸易行业支撑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科技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轻资高效的产业较少。
四、下一步打算(一)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1.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上更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及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抓紧落实省级支持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建设政策,深入推进乌镇国际互联网小镇建设。依托“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全力打造“超算+智算”体系。积极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场景应用。2.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更进一步。推进苏台高速、S212等道路建设,G60沪昆高速高桥段改建前期,沪杭高速公路桐乡联络线力争2025年纳入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五五”规划。推进高铁桐乡站改扩建,推进机场连接线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海河联运,东宗线三级航道改造。深化西部路网融杭,完善规划编制,谋划杭州绕城东线北延。3.在民生共享上更进一步。深化医保、医疗协同发展。与沪杭知名医院建立深度可持续合作机制。深化与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第三轮合作办学。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强乌镇景区、濮院时尚古镇联动引流,培育跨区域赛事活动品牌。高质量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长三角通办,新增跨区域通办事项20项以上。优化居住证增值服务,推动实现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户口迁移“一地办理、网上迁移”。4.在区域合作示范上更进一步。持续优化嘉湖、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融杭经济区建设,强化西部相关主体资源要素统筹和工作协同推进。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加快浙江工商大学产业研究院落地。积极推进与吴江跨省供水互保共济项目。深化联防联治,健全毗邻区网格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联合巡查机制及跨域应急救援合作机制。(二)加快服务业稳进提质。1.提升规划谋划。科学编制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空间布局,确保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加强前瞻性研究,预判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提前布局新兴服务业态,如新文化、新消费、新媒体等,以增强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强化政策创新。构建“1+N”政策体系,加快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重点行业、重大平台、争先创优等方面对我市服务业发展进行全面支持,提升我市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研究细化服务业发展政策细则,实施服务业“一业一策、一镇一策”。3.完善机制建设。强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突出目标、问题和结果导向,压实各部门行业主管责任和镇(街道)主体责任,坚持项目招引与产业发展并重,专人负责、专班推进,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09月09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