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桐乡市乌镇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发布时间: 2025-04-10  16:12 来源: 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浏览次数: 打印



单位名称桐乡市乌镇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法定代表人顾永良
住所  桐乡市乌镇镇席行路8号
开办资金(万元)6.00经费来源财政适当补助
年初数(万元)6期末数(万元)6
宗旨和业务范围按当地政府规划,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对农村基层干部、种养专业户、企业职工、青壮年农民、后备劳动力等实施种类素质和技术培训;根据社会需求,组织社会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483799612808T举办单位桐乡市教育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桐乡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坚持成校办学方向,以提高本地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严格执行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的要求,合法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依据镇事业单位管理办法的要求,保障学校、教职员工、学员的合法权益。以争先创优、岗位建业、服务至上三标准严格管理。2.社区教育阵地建设不断提升:镇社区学校紧紧围绕市局重点工作和任务,配合市委老干部局开展好老年学校、老年学堂建设工作,参与了皂林村、南宫社区、银杏社区、虹桥村教育场景建设,并指导村社对新址进行平台更新。3.抓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宣传阵地的强化和更新,不断提高社区学校的整体环境和氛围创设;指导好老年学堂(包括文化礼堂)的规划和方案实施,特别是对改建更新的文化礼堂,今年新改造的南宫社区、银杏社区、虹桥村都把社区教育文化宣传融入整体布局,家庭教育宣传一并纳入,老年学堂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4.专兼职社区教育队伍有扩大:就社区学校力量上,人员分工明确,社区学校日常运营的力量得到提高。通过联村(社)领导工作群,得到了村社书记们的大力支持,文化专管员和后备干部纳入社区教育师资库。5.品牌项目培育有抓手:社区学校通过“资金+场地+师资”多举措支持骨干团队发展壮大,“阳阳歌舞团”“茅盾文学作品研究会”“抗癌志愿者协会”成为社区教育纵向深入的重要力量。与文体站、宣传办等部门,结合乌镇的文化特点,进行特色课程的开发和挖掘,竹编课程、“糖画”“茧艺”成为乌镇植材小学兴趣课程。社区学校与乌镇有戏FUN、STEAM科创基地、乌镇互联网科技馆等进一步加深合作,为乌镇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牵线搭桥,开展研学活动。6.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共抓:通过机关群、镇社区教育工作者群,宣讲学历教育提升机会,全年报名大中专学历教育4人,成人高中63人。运用乌镇镇村社区年度量化考核办法和反向量化细则,督促各教学点负责人按计划开展好各项教育培训:市民学校健康教育行全年参与3682人次;春泥计划和暑期培训近2632人次;垃圾分类、交通安全知识培训12600多人次。依托“乌镇学堂”特色学习品牌,全面提升乌镇干部群众的学习能力和意识形态能力,全年举办36期,参与学习人数约3500人次。通过老年学校、老年学堂建设,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教育活动主阵地。开展了市民文明素养培训、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农民专业技术培训、青少年素质校外培训、交通安全以及防诈骗宣讲一系列活动,助力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社区学校各项考核任务的达成。7.“浙学通”平台使用进一步推广:组织开展“浙学通”应用专题培训,让各村社对“浙学通”平台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了数字化意识,增强了数字化能力,并能有效指导学员们通过该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紧跟时代步伐,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同时平台的运用有效提升了社区学校教务管理的质量,数字化管理成为社区教育工作的助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村社级“浙学通”平台使用、数据同步和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2.镇级教育培训资源整合需要更大力度,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校企合作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四、下一步打算1.依托“浙学通”平台,借助数字化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满足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并将“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与“终身学习学分银行”数据同步,实时记录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2.依托乌镇互联网大会红利,结合乌镇文化特色,继续加强乌镇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培育。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11月14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