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人关注的艺术殿堂现雏形
|
||||||||
|
||||||||
| ||||||||
项目建设现场。 近日,从桐城委、桐城集团传来好消息——丰子恺艺术中心项目美术馆主体结构已完成验收;剧场、音乐厅土建、幕墙完成95%,地下室安装工程正在进行。这座备受桐乡人关注的艺术殿堂,将于2026年与广大市民见面。 走进丰子恺艺术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叮当”的施工敲击声、“滋啦”的焊花飞溅声不绝于耳。大型吊机挥舞着机械臂,升降机起起落落,300余名工人分布在项目各个角落,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序。 记者看到,美术馆“缘缘楼”、3+1剧场“曜日堂”、音乐厅“映月厅”3幢主体建筑已具雏形。 美术馆是一个全身采用钢管柱、H型钢以及屋面大跨度桁架梁建造的“大家伙”,东西向跨度达到210米,全身用钢量超过17000吨。25根钢制幕墙柱整齐排布在美术馆外墙,一眼望去,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震撼”。 “美术馆正在进行幕墙龙骨施工,它的蜂窝铝板幕墙比较特别,看起来就像是传统的窗棂。”桐城集团下属公益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赵晶介绍,美术馆的幕墙由玻璃和蜂窝铝板组成,其中的蜂窝铝板为暗红棕色,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圆角的矩形。双层蜂窝铝板有层次地重叠在一起,不仅能为室内空间营造出生动的光影效果,同时也与丰子恺先生石门故居的老窗产生呼应。 美术馆两侧,剧场和音乐厅已经披上了青砖的“外衣”。这青砖上墙的工艺也不普通,采取的是青砖干挂的新工艺。普通的青砖墙是采用砌筑法,而通过青砖干挂的新工艺,可以提高外墙装饰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使整个建筑的外立面极具江南水乡的复古韵味。 由22根高约18米的临水柱廊组成的“石门廊”也正在加紧施工中,预计一个月后便能呈现出初步形象。 未来,市民游客可以选择从丰子恺艺术中心北门进入,打卡“护生林”,穿过“石门廊”和“日月池”,正前方就是美术馆“缘缘楼”,左右两边分别是音乐厅“映月厅”和3+1剧场“曜日堂”;也可以选择从西门进入,直接从3+1剧场“曜日堂”开始游览。 今年,桐乡明确以“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为突破,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而丰子恺作为桐乡鲜明的名人IP,正是桐乡不可多得、无可比拟的文化宝藏。 接下来,桐城委、桐城集团将以“我为桐乡作贡献”为导向,加快推进项目进度,确保丰子恺艺术中心早建成、早投用。借助这一载体,让丰子恺元素发扬光大、享誉世界,让更多人走进桐乡、走进丰子恺的艺术世界,将桐乡打造成为国际品质和江南韵味、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时代诗画水乡。 延伸阅读 丰子恺艺术中心总投资约13.9亿元,位于茅盾东路南侧,环城东路东侧,总用地面积105亩,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美术馆“缘缘楼”:“缘缘楼”之名由石门缘缘堂引申而来。共地上6层,整体外立面借鉴中国传统窗棂元素,由玻璃幕墙和装饰蜂窝铝板组成,映射传统江南建筑风格。 3+1剧场“曜日堂”:由3个室内剧场和1个室外剧场组成,共地上4层。3个室内剧场共有镜框式剧场713座、环绕式剧场393座、黑匣子剧场413座,户外剧场可容纳1500人同时活动。 音乐厅“映月厅”:共地上4层,单体规模为578座。 “日月池”:“日月池”之名由丰子恺先生曾居住的上海日月楼引申而来。东侧配置音乐厅“映月厅”,西侧配置3+1剧场“曜日堂”,两者东西相望,日出月落,互相辉映。 “石门廊”:“日月池”北侧设有22根18米高的临水柱廊,命名为“石门廊”,以纪念丰子恺先生的出生地石门湾。 “护生林”:“石门廊”北侧与茅盾东路之间设有一片树阵广场,与茅盾东路垂直种植,取名为“护生林”,传承丰子恺先生护生戒杀的慈悲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