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大胃王”,正式上线
|
||||||||
|
||||||||
| ||||||||
垃圾运输车正在装载转运容器内的垃圾。 位于濮院镇新星大道北侧的白色建筑,是濮院镇固废转运综合体。这也是桐乡首个竖直压缩工艺固废转运综合体项目。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一天就能“吃”下370吨垃圾,日处理量居全市各镇之首。 该项目总投入1.04亿元,于2023年6月开始建设,今年3月25日通过竣工验收,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投入方面,有7500万元是向上争取来的专项债券资金。”濮院镇社会事务办(环境卫生)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中转和可回收资源利用为一体,设计生活垃圾日处理量达300吨左右、一般工业固废日处理量达70吨。 “3号泊位已启用!”在调度大厅,濮院镇固废转运综合体站长杨国宏紧盯大屏,快速拿起对讲机喊话。一墙之隔的转运区内,7个泊位一字排开。一辆刚刚完成“称重”的垃圾收集车,在系统引导下精准驶入3号泊位,将垃圾卸至转运容器里。车辆随后驶离该区域,再次完成“称重”。从进站到出站,一辆车只需要短短5分钟。而在此之前,高峰期可能要等一两小时。 待容器装满后,调度大厅的电脑屏幕上会有显示,供调度人员精准协调转运车,密封转运至发电厂,把垃圾变为可利用能源“电”。 濮院经济繁荣,全镇总人口约20万人。全镇日均产生生活垃圾约220吨,这给垃圾处置带来了压力。而新投用的濮院镇固废转运综合体项目,不仅引入了智能化称重系统、自动化分拣设备以及实时监控系统,还配置了新风、除臭和植物液喷淋两套系统,哪怕置身转运区域,也闻不到臭味。 与传统垃圾中转站不同,该项目采用了最新的竖直压缩工艺。车辆进入一楼卸料区后,中控室会根据测得的重量将车辆智能派位至各卸料工位,随后将垃圾倒入地下的竖式垃圾分类转运箱体,系统自动开启压缩机进行垂直压缩。 垃圾压缩设备建在地下,能有效避免成堆垃圾暴露堆放产生的异味,以及作业时零散垃圾的掉落,保持站内干净整洁。 据悉,现阶段,综合体每日的生活垃圾处理量在220吨左右。待进入毛衫产销旺季,日处理量预计还将增加20%左右,达到处理高峰期。 新项目的提前布局和投用,大大提升了区域环境整体形象,也将减少企业在垃圾处理方面的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