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胶水“闯”出大市场
|
||||||||
|
||||||||
| ||||||||
枧洋科技的生产车间。 PUR热熔胶产品。 日前,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024)》。名单显示,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146家。其中,我市浙江枧洋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入选,为桐乡唯一获评该荣誉的企业。 走进宽敞高大的生产车间,机器运转声此起彼伏,在一条条自动化流水线上,一种浓稠如蜜的液体正源源不断产出…… 作为国内PUR胶黏剂领域的冠军企业,位于石门镇的枧洋科技在PUR热熔胶赛道深耕多年,更是在运动鞋胶的研发与应用上做到了极致。 在传统工业生产中,鞋类制品多依赖油性胶水进行黏合,然而,这种胶水的弊端日益凸显——黏合强度不足,易导致开胶现象频发,且其环保性能远不能达到现代工业生产的高标准要求。 早在数年前,枧洋科技便以前瞻性的视野,在纺织领域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他们成功研发出PUR热熔胶,并逐步实现对传统油性黏合剂的替代,这一创新之举大幅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更加环保。 “我们的PUR热熔胶,不仅在环保标准上达到了行业最高级别,更在耐热、耐寒、耐水蒸气等核心性能指标上,实现了对油性黏合剂的全面超越。”该企业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自豪地介绍。 凭借着产品的卓越性能,枧洋科技成功创下了三项令人瞩目的“全国之最”——在胶黏剂领域,品种最丰富、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其PUR热熔胶年产量突破3万吨大关,稳居亚洲区域首位。 可以说,枧洋科技正是凭借这份过硬的实力,“黏”住了广阔的市场,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与好评。如今,枧洋科技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深耕细作,将业务版图拓展至包装材料、建筑材料、膜材料、汽车内饰、动力电池封装等多个细分领域,其多个主导产品更是成功实现了国产替代,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对行业“内卷”,枧洋科技选择“跳”出传统市场,直接把产业链延伸到了下游薄膜端。目前,企业年产10000万平方米高性能电子膜新材料建设项目、年产15000万平方米高分子薄膜建设项目正加紧建设中,年产30万吨电子专用材料项目也已在洲泉镇启动。同时,枧洋科技紧跟市场动态布局,立足广东佛山,建设年产20万吨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辐射华南市场,打破与客户之间的“最后一米”。 一瓶胶水,也可做出“大文章”。这种“守住一米宽,深耕百米深”的经营哲学,正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共性。 在桐乡,和枧洋科技一样潜心研发,手握“王牌产品”的企业还有很多。目前,全市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49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8家,“雄鹰”企业5家。 新闻链接 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于今年首次发布。此前浙江在体育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实现稳步增长,从首次6家企业上榜到去年的10家企业上榜,再到今年的15家企业上榜,表明浙江的体育企业精耕细分市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