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公开目录 > 市政府办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市政府及政府办文件 > 桐政办发
索引号: 330483ZFC00000/2025-139119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5-04-21
组配分类: 桐政办发 文件编号: 桐政办发〔2025〕9号
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桐乡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06  11:30 来源:市政府办 浏览次数: 打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2025年桐乡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21日

2025年桐乡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四个最严”要求,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安全与发展,深化全链条监管,建立分级分类防控机制,拓宽社会共治渠道,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全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先行,为高水平建设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筑牢坚实根基。

一、落实各方责任,深化协同治理

1.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机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落实网格职责清单和网格员事务清单,开展网格员业务培训,推动包保督导工作落地落细。

2.强化部门协同治理。完善市食药安委工作规则,充分发挥食药安办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开展风险调度会商。根据省、市食药安委部署,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执行食品安全贮存监管机制、食品运输协同监管机制、食品安全寄递和配送监管协调机制、进口食品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合力解决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3.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企业主体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企业主体全覆盖培训,督促企业实现食品“两员”动态全覆盖,有效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实施“两品一械”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规定,健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企业侧”主体责任落实体系。指导种养殖主体通过“浙农优品”规范化开具“浙农码”承诺证。

二、强化全链条监管,完善工作机制

4.深化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实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全覆盖,有序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整治。实施科学用药增效行动,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优化轻中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落实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防控措施。

5.深化全链条数字化追溯。抓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做好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使用相关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指导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法开展入场查验和抽样检验,进一步扩大追溯重点主体和重点品种范围,“双重点”上链率达到95%以上,获证主体激活率达到60%以上。

6.加强食品贮存安全监管。加强对从事食用农产品、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原料等贮存主体的监督检查,规范贮存经营行为。

7.加强食品运输全过程监管。落实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运输发货方、承运方、收货方的协同监管机制,严格执行运输电子联单管理要求,加强交付、装卸、运输管理和运输工具日常管理,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压实各方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防范污染变质风险。

8.加强食品寄递安全管理。督促邮政企业、快递企业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制度,防范利用寄递渠道寄递假冒伪劣食品。加大对寄递环节涉食品安全违法线索的核查处置力度,依法打击利用寄递渠道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9.深化分级分类监管。推进差异化监管,综合运用体系检查、飞行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等多种监管手段,加快形成精准化、高效化、智慧化的食品安全监管检查体系。拓展农安信用在监督抽检、金融补贴等方面应用场景,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合规咨询服务。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经营领域分类分级监管机制,有效融合企业信用管理与监督等级管理,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结果应用。

10.深化风险监测处置。深化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监测哨点网络和哨点风险分类分级处置机制,加强部门信息通报与风险会商。全市年风险监测食品样本量1080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强度至2批次/千人,重点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市场监管环节食品抽检量不少于2550批次。对国家集采新中选药品开展全覆盖检查和全覆盖抽检,市级药品抽检不少于110批次,国家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达99.5%。

11.优化重大活动保障体系。积极参与制定重大活动保障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建立“分类、分组、分段”式管理体系,加强重点接待单位改造提升工作,导入“色标管理”等现场管理方法,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做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国内外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

三、聚焦重点领域,整治突出问题

12.深化农兽药残留问题专项治理。巩固豇豆农药残留专项整治成效,严抓重点风险品种农兽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持续推进“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覆盖90%以上农贸(批)市场,生鲜门店纳管率达到95%以上。

13.巩固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治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纵深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治理,加大对重点薄弱环节的监管,提档升级中小学校食堂10家,实现中小学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A级达到65%以上,培育“阳光配送”企业11家。

14.强化网络销售食品安全治理。督促网络销售食品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强化对网络销售的地产企业抽检。督导跨境电商平台和进口食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食品安全监管。

15.深化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治理。实时比对、校验、交互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入网商户信息,厘清入网商户底数。加强入网商户线下检查和线上“阳光厨房”巡查,严厉查处后厨脏乱差现象和鼠患等有害生物问题。开展“幽灵外卖”“一店多开”、取餐地址与证照地址不一致等情形的专项治理。

16.加强连锁餐饮企业食品安全治理。建立健全连锁餐饮企业总部和门店清单,落实连锁餐饮企业总部许可制度,引导总部建立门店食品安全动态评价、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连锁餐饮企业建立实施HACCP等管理体系,推动连锁餐饮企业高质量发展。

17.强化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和集市食品安全治理。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以及展销会、庙会等有举办方的集市食品安全监管,督促举办方履行事先备案、审核审查和经营管理等主体责任,加大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抽检工作,严肃查处假冒、侵权、三无、劣质、超过保质期等违法情形。

18.深化肉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督促肉制品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严格落实自查制度。加强对肉制品企业及其外租厂房、仓库等场所的检查,开展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持续强化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对问题线索全链打击、形成闭环。支持企业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引导行业升级标准体系、改进工艺、提升质量。

19.强化“两超一非”问题专项治理。以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为重点,规范许可准入门槛,督促企业落实原辅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管控等制度,确保企业生产持续合规。督促指导企业落实新版国标要求,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和标签标注。

20.深化餐饮场所食品安全治理。开展小餐饮“净厨”行动,严查无证及超范围经营,重点整治后厨环境脏乱差问题,打造“场所净、设施净、工具净、人员净、食材净”“五净”后厨。持续加强对养老机构、乡镇(街道)居家养老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助供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优化养老助餐体系建设。加强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食品安全监管。

21.深化药品重点领域安全治理。持续加强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集采中选产品、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医美产品、特殊和儿童化妆品等重点产品和委托生产、增线扩产、停产后复产等重点环节情形监管力度。

22.保持严打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深入开展“铁拳”“亮剑”“昆仑”“绿剑”“药剑”“国门守护”“清风2025”系列行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大惩处力度。依法落实食品禁业人员、失信人员限制措施。做好食品安全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相关工作,健全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

四、优化强企服务,推动产业发展

23.建设“食安共富幸福村”。以行政村(社区)为单元,推进重点食品业态高质量发展,打造“千万工程”标志性成果,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全市建设不少于10个“食安共富幸福村”。

24.推进“浙产好食品”产业提升。实施“浙产好食品”产业提升行动,高标准打造精品食品作坊21家,打造乡村富民作坊10家,新增实施“5S”现场管理食品小作坊10家。组织参加“浙好土特产”推选、省农博会金奖产品遴选等活动,持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继续做好做实“浙江好粮油”品牌。

25.促进浙产中药产业升级。在杭白菊GAP基地基础上,将GAP种植技术辐射到周边杭白菊种植户,以“一品一县”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共同富裕,积极配合嘉兴市局协助推进杭白菊联合实验室建设和杭白菊质量提升研究工作。

26.完善物流网络体系。落实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百千”工程,完善我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确保冷链物流重点项目竣工启用,增强全程冷链服务规模和水平。

五、加强基础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27.强化检验检测能力。推进先进标准及相关仪器在粮食收购中的应用。加大资金统筹安排力度,持续做好食品药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保障。

28.提升科技支撑水平。鼓励支持我市各创新主体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相关方面的科研攻关。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科技支撑力度,持续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

29.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专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全覆盖开展“市监学堂”食品安全职业培训。持续推进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培养省级药械检查员2名。加强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打造惠民、专业、便捷的药事服务新模式。

六、坚持多元参与,构建共治格局

30.创新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协会作用,深化食责险惠民改革,健全企业“吹哨人”制度,畅通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检测机构和公众积极提供违法行为线索。

31.深化科普宣传教育。结合“桐享食安”品牌建设,持续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药械化安全主题宣传”等活动,围绕“百姓点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惠民服务活动。持续推进科学用药“百千万”培训行动,加大标准解释、宣贯和培训力度。

32.强化反食品浪费工作。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反食品浪费标准推广实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3.健全舆情应对体系。健全完善舆情监测体系和应对体系,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和通报机制,及时有效做好舆情回应引导。

附件:2025年桐乡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任务分解表


桐政办发〔2025〕9号.pdf